完水以后,野干王的烦恼习气又发动了、老毛病又犯了,又把头伸进去准备要甩的时候,婆罗门就拿起棒子把野干王打死。佛陀说:野干王就是提婆达多的前生,提婆达多的个性,做什么事情都是数数现行、都无惭愧,一个人没有惭愧心,在佛法来说是非常严重。
我们身为佛弟子,我们也会犯错;一般的人他没有学佛,他也会犯错:但这两个错误所产生的因缘果报是不同的。就是我们犯了错以后,我们回到了佛堂会拜佛静坐,这个时候把心静下来,把心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内心正见的功能就发动出来,开始观照自己今天身口意的行为,我们就会马上检查到自己的过失出现,这个正见的善根会产生一种惭愧反省的力量,这个在我们生命当中是非常珍贵的、非常珍贵的。
一个人其实不怕犯错,就怕你那个错误出现的时候,你没有反省对治的力量,你就会一直错下去了;就是这个人开车,他永远不知道踩煞车,这个车子就一直开下去,直到撞到墙壁为止。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菩萨戒本身的修学是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学,诸位要知道菩萨戒不是引导大家成就阿罗汉,阿罗汉四生就可以成就,这是一个成佛之道。
换句话说,菩萨戒的四重四十三轻戒的圆满,是成佛的时候圆满,那是要花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修学四重四十三轻。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佛陀要求每一个菩萨:我们不可能刚开始就把菩萨戒持得圆满,但是你起码要先把观照力、调伏力栽培起来,你要有惭愧心。你有惭愧心,就表示你的生命永远充满了希望,虽然你现在做得不好,但是你充满了希望,你的生命会不断的增上。
所以佛陀看到这个人未来增上的功德,所以对他暂时的过失生起包容,因为他有潜力,他这个过失相是暂时的,他马上要解脱这个过失。如果我们今天一个人没有惭愧心、没有观照力,那你真的是没有希望、没有解脱的希望。当然惭愧心来自于观照力,而观照力的根源来自于正见,你要多多学习经论、明白道理,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你才能够生起观照、生起惭愧。
这个地方是说一个人已经开始生起观照、生起调伏,虽然烦恼炽盛暂时的蔽抑其心而时时现起,但是佛陀认为这个人是无违犯,因为这个只是暂时的因缘,他已经开始在改过了。
庚四、掉动嬉戏戒
辛一、明犯相
壬一、明染违犯
这当中分成两科,先看辛一、明犯相,犯相当中又分成两科,先看染违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