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只不过这厮连鸱枭的锐目都无,倒似那盲龟撞木。”
“这只‘文化鬣犬’的看家本领,莫过于将‘及时’二字修炼成登峰造极的厚颜术。”
“某片正红,必见其连夜炮制五千字檄文;某人遭谤,定能瞧他临阵倒戈的矫健身姿。”
“其文字如夜市廉价脂粉,专拣最艳俗的色调涂抹,倒也应了张岱那句:‘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只是这位的‘真气’,怕是从茅房里借来的沼气。”
“此厮实乃文化界的附骨之疽,深谙‘骂名亦是名’的厚黑学,修炼成不要脸皮的护体神功。”
“这般作派,倒叫人想起《金瓶梅》里应伯爵的嘴脸,只是西门大官人尚知遮掩,这位倒是将谄媚之术练得青出于蓝。”
“事情已经和你说明白了,如果阁下听不懂道理,那么我也略懂一些拳脚。”
朱大可才在社会上待了几年,哪见过这个。
你回一句。
对方骂十句。
你好不容易回了十句。
对方又骂了一百句。
如此反复,朱大可被杀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全无还手之力,气的只想吐血。
因为许非那些骂他的话,很快就能被人学去,成为流行用语。
这可绝对是件恐怖的事儿了。
你能听到的街头巷尾的流行词儿,什么“你要上天啊”“我也略懂一些拳脚”都是用来骂你的。
每听着一次,就相当于是被骂一次。
详情请见“太美”“太酷了”“豹子闭嘴”.
谁能不火大?
朱大可被骂的抬不起头,偃旗息鼓,不过许非却战的越发来劲。
他还真不是针对朱大可,而是针对所有人。
不到两个星期,骂《芙蓉镇》最狠的那些个评论被他通通杀个一遍,舌战群儒,不亦乐乎。
这些骂架也基本没有人管,文人相轻嘛,有点儿争论那不叫骂架,那叫学术争鸣。
毕竟上面也知道,这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
千万不要对我国的知识分子带有温文儒雅的刻板形象,咱们的知识分子不光热爱骂架,还时常打架斗殴。
以前康有为就派梁启超带着一群人去拳击章太炎,章太炎也撸起袖子奋起反击,一帮文化界大拿们打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总之,许非这个喷子算是火了,《芙蓉镇》也以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