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挺好的吗?”
王震旭稍稍把身子往前探了探,道:“教授的意思是,中国进入新千年以来,文学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您这样出色的青年作家。
往年的访问活动,一直缺少青年作家们的身影,尤其是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所以教授想要促成中日两国青年作家的交流。
特地让我来中国,就此事向您寻求意见。”
张潮更加诧异了,问道:“这……这事也轮不到我来组织吧?这不是作协的工作吗?应该让饭塚教授直接联系作协的铁宁主席比较好吧?”
王震旭连忙道:“就是因为想避开中国的作协,以及日本的那几个老机构,教授才让我特地来联系您。”
见张潮还是不理解,王震旭接着解释道:“首先,根据教授的了解,中国30岁以下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像您,还有韩涵、小四等人,都不是作协成员。
所以,通过作协来做这件事,名不正、言不顺,甚至有可能被抵制——据我所知,像韩涵,就十分讨厌这些官方机构。”
张潮:“……”好像确实是这样。他们这一代青年作家,基本都没有迫切要加入作协的想法。
一来对他们来说,现在作协几乎无法提供什么市场化的资源,顶天就是开个作品研讨会,上个报纸,登个豆腐块。
像张潮,邀请他参加作品研讨会的邀请函静静躺在邮箱里的至少有上百封,他后来连回复都懒得回复了,更别说参加了。
二来目前各地作协人浮于事的情况比较严重,人员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加入以后反而容易惹来一些莫名其妙的社交关系。
所以哪怕铁宁、刘恒等人几次明示暗示,张潮都当没看见。
不过张潮还是敏锐地从王震旭的话里抓到了什么:“你们还要邀请韩涵、小四?然后希望我来牵头做这件事?”
王震旭点点头,道:“这就是教授交代的第二点了——您是目前大陆青年作家里声誉最高、最有号召力的一个,如果这件事要做成,非要您的参与不可。
这次的交流活动,如果其他人牵头,但是您没有参与,那几乎毫无价值。所以不如让您来牵头,即使到时候只有您访日交流,那也不算太失败。”
张潮:“……”过了一会儿才道:“教授是不是没有打听过我和韩涵、小四他们的关系?”
王震旭露出疑惑的神色——也难怪他不知道,张潮和韩涵、小四的“恩怨”都是张潮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