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污蔑。”
记者:“……”怎么听起来怪怪的,“种族歧视者”不是现在你脑袋上戴的脏帽子吗,怎么成别人的了?
还没有等记者们回过味来,张潮又说道:“‘使用母语写作’纯粹是一种文学理念,我只是在陈述事实,而非传达观点。”
立刻就有记者开口追问:“但是英语就是印度的……”
张潮立刻打断道:“作家是一种身份,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性别的。——好了,剩下的我们去发布会上说。”
说罢把麦克风推开,大踏步向前走去,记者们也只好跟在他的身后边跑边追问。
奈何张潮已经打定主意不开口,一路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了新闻发布会的现场。这里同样坐着七八个记者,这样一共就有近30个记者、摄影师参加发布会,即使在美国文学界,也算是大阵仗了。
大卫·米勒先代表Simon&Schuster出版社发表了官方声明,无非就是出版社坚决反对,也不存在任何种族歧视的行为,签下基兰·德赛就是证明;
同时也表达相信张潮并非种族主义者的态度,“使用母语创作”仅仅是文学观点的分歧,绝不是作品高低的论断。
这种套话记者们当然没有兴趣听,很快就起哄让他赶紧结束。大卫·米勒也知趣,在上面站了不到三分钟就下来。
张潮从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站到了话筒前。
看到张潮,记者们又激动了起来,纷纷把手高高举起,希望能成为第一个提问的人。
张潮在人群中巡视一圈,终于在角落里看到一个印度裔面孔,虽然与前天见到的不是同一个人,不确定是不是《美国印度人报》的记者,但还是指向对方:“请那位记者提问,对,第三排最右边那位。”
那位印度裔记者有些懵,他这次来本来就是凑数,没准备自己会被叫到,毕竟张潮也不是傻子,没必要触霉头。不过既然已经被叫到了,他还是站起来问了个“常规”问题:
“你好,我是《美国印度人报》的记者拉吉夫。现在美国的舆论界普遍认为你的‘母语写作论’存在种族歧视的问题,请问你是否承认自己存在这种‘偏见’呢?”
张潮微笑问道:“首先你说的美国舆论界‘普遍’认为我存在种族歧视,有没有什么依据呢?”
拉吉夫一愣,很快反应过来:“我们都看到了CBS的新闻,CBS是全美最大的电视服务商……”
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