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回光返照来调伏自己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些你都学过了」,就以自己所得的因缘来憍慢。西藏有一个上师叫敦珠仁波切,他讲一个重要的话说:如果我们明天要死亡,我们今天还是要学习。你看这个上师讲这个话出来!也就是说佛法的道理虽然是数数的听闻,但是每一次的听闻,在我们的心中都发挥了一种灭恶生善的力量,何乐而不为!所以憍慢是不对的,应该要数数的学习。
壬二、无违犯
看开缘的情况:
无违犯者:若不觉知;若有疾病;若无气力;若知倒说;若为护彼说法者心;若正了知彼所说义,是数所闻、所持、所了;若已多闻,具足闻持,其闻积集;若欲无间于境住心;若勤引发菩萨胜定;若自了知上品愚钝,其慧钝浊,于所闻法难受难持、难于所缘摄心令定:不往听者,皆无违犯。
开缘的情况有十种:
第一种「若不觉知」,不觉知就是这个法师所说的法太过高深,太过高深就是不契机了。就是说我是一个初学者,这个法师所说的法太高深了,我纵然去听闻也得不到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四悉檀的因缘,所以我暂时不听法,因为实在不契机了。
「若有疾病」,就是你身体有病,你的心没办法专注,你听法也是有困难的。
「若无气力」,虽然没有病,但是身体虚弱,不能久坐,不能久坐,你坐在那个地方、走来走去,会影响说法的因缘,所以就列入开缘。
「若知倒说」,你知道这个说法者不能随顺正理而说,换句话说,这个说法的法师是邪知邪见颠倒说法,你去听闻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对你菩提的善根产生伤害。前面的不觉知是不契机,这个是不契理。
「若为护彼说法者心」,为了要保护说法者的心意,就是说这个说法者知见可能低劣于你,或者是你的徒弟、或者是你的学生等等,总之,他的整个见地都比你还低劣,你如是思惟「如果我到说法的处所去听闻,可能会让这个说法的法师产生压力,乃至于产生怯弱的心情,会影响他说法的情况」,有这种情况,为了要保护说法的心情,你暂时不听闻。
但是你对于他所说的法表示尊重,只是在这样的因缘之下,你暂时不听闻。「若正了知彼所说义,是数所闻、所持、所了」,就是说这个法师所说的法义,你已经数数的听闻,你平常就一次一次的听闻,而且是受持不失,觉了无碍,这个法你是非常非常的通达熟悉的。
「若已多闻,具足闻持,其闻积集」,多闻就是说你对于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