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会持续恶化,而且数据包开销极大。”
这就相当于写一封信,通信地址栏不只有收件人地址,而且还增加了路过的每一个城市,每一条路口,甚至连左转右转都给写上去了。
这样倒是能把信件送到,但是这个通信地址栏可能比信件本身要长得多,也没人会这么写信。
我们之所以写信只需要写一个收件人的最终地址,实际上是因为邮政或者物流系统帮忙处理并且隐藏了这些信息。
军通所的同志补充道:“实际上,我们遇到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有很多问题我们甚至都没法用语言把细节总结和描述出来……”
同志们这才意识到,真正的问题,甚至大家都还没看到。
如果说能说得清楚的问题还能讨论解决的话,那连说都说不清楚的问题,就很难去处理了。
这时,他们听到高振东开口了:“同志,我问几个问题,你们回答一下。”
终于开口了,军通所的同志甚至有点盼星星盼月亮的感觉,他现在开始开口,想来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想确认细节。
其他同志也有些欣喜,毕竟这是搞出程控交换机的人,对于通信网这一块,在座应该没有比他更熟悉的。
程控交换机实际上就是一个某种程度上的自组网设备,和军通所的同志遇到的问题,有非常多的共通之处。已经在军内逐渐开始铺开的程控交换机有多好用,他们心里都有数。
只是交换机那东西未免有些太过庞大,想要用于部队的机动通信和中继节点,无疑是难以满足的。
他们都很好奇高振东到底要怎么考虑这件事情,至于军通所的同志更是高兴:“好的,高老师,您问。”
高振东开始提问,实际上也是在引导军通所的同志思考:“你们是要一个能够自由组织和扩充的通信网,对吧?”
不把基础网络的问题解决,什么数据自动分发、自动化指挥都是扯的,最多只能是把数据转发的层级多增加几级,但是这离自动化指挥的要求还很远,甚至连复杂条件下的数据自动分发都很困难。
高振东搞过专用的稀路由设备,实际上军通所的同志现在的办法,就是这种设备,但是这种设备的缺陷也很大,效率高,但是组网能力有限,对大型网络没用。
“嗯,就是这个意思,作战过程中通信节点的数量,以及网络的结构,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特别是通信终端,它们不像中继节点还能相对固定。”军通所的同志感觉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