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但是从这个点开始,就不够了。”
他将手指向了高度表数据的一个拐点,这个拐点,是45米,然后就开始往下降,到9米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上升,然后数据断掉了。
而这个9米多的数据,和另外一条线上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发生了关联,那是系统控制循环中,一个新循环的起始,两者之间的关系看起来好像的确是出现了问题。
一开始够,到这里就不够了?齐工看着高振东指向的那个拐点,想了一下,突然一拍脑袋。
“嗨,你看我这个猪脑子!都怪我,这次都怪我!”看到这里,他是追悔莫及,偷了个不该偷的懒啊!
固体反舰弹和争先一号的弹道规划,是不同的!
争先一号的弹道,全程是保持在40米以上,但是新弹不同,按照高振东提的要求,为了缩短敌人的反制窗口,要求导弹尽量掠海飞行,末端弹道,要降到10米以下。
弹道低了,留给控制系统对高度进行控制的时间就短了,这里面,首当其冲的,就是数据刷新率首先就得提上来!否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个弹的高度表的问题就是,其数据刷新率,能满足40米的高度,但是对于10米以下的高度,刷新率不足,留给系统进行控制的时间窗口就非常的短。
按照无线电高度表的硬件底子,刷新率是可以做高一些的,这也是高振东说“调整”的原因,不用重新设计,调几个元件参数就可以。
但是刷新率在够用的前提下,并不是越高越好,这是在这年头,为了可靠性做出的一点妥协。
所以齐工在使用争先一号的高度表之后,没有调整数据刷新率,这就导致在导弹高度下降到10米左右的时候,对高度的调整开始出现问题,而且海上是有浪的,这就更进一步恶化了高度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
李工也不是傻子,在高振东给出拐点之后,马上就找到了问题所在,追悔莫及,可以说,这一次的掉弹事故,就是他没有调整这个刷新率导致的。
最让他感到后悔的是,这些硬件在能力上都没有问题,不论是无线电高度表还是控制计算机,从根子上来说,一个来得及,一个算得出,问题都出在他没及时调整参数。
一想到白花花的银子打了水漂,齐工就心疼不已,一次实验,花的钱可不仅仅是那枚导弹本身。
更别说这个简单的问题导致的严重故障,甚至可能为固体反舰导弹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干扰。
看见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