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防的轰炸机一架都没有服役!“双2”的倒是不少,但是那就容易对付多了。
但是对于这个,空军的同志还是有疑问。
“但是现在已经有实用升限24000米的U-2了,未来也许会出现更高的。”
高振东点点头:“对,这就是我特别要求,这飞机得有重载挂点的原因,这类飞机不会太多,专门为它们搞一种飞机不划算,所以我的想法是,为它们搞一种导弹!重型导弹!哪怕只能挂一枚,双机协作,也能对这类目标产生足够威胁。”
实际上,米格-25就是装备的类似导弹,R-40,但是个头超大,6米左右长,0.5吨重,虽然这么大个,但是技术原因,射程、速度、机动性都比较难看。
别看难看,但是有战果的,还是个听起来挺先进的飞机,F/A-18。
“导弹?”高振东这个弯转得大家都有点懵逼,这儿说飞机呢。
但是一开始的懵圈过去之后,觉得这好像是个办法,对啊,飞机上不去,把导弹射上去就行啊。
但是这个的关键,可就落在导弹上了。
“你对这个导弹的想法是什么?”先看看对导弹性能的设定吧。
“弹长4到5米,重量400公斤左右,射程50至80公里,作战高度不低于35000米,速度3~5马赫,前段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末段红外制导。”
这个参数,基本上是卡着R-40的上下限和AIM-54不死鸟尺寸来的,毫无疑问,在这个时代,那是惊为天人,怎么可能?
“振东同志,以现有技术来看,导弹很难达到这个性能,特别是射程。”有的技术人员提出了异议。
高振东摇摇头:“这个分量的导弹,其本身动力想达到这个射程,还是有希望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制导上面,这也是我选用了无线电指令制导和红外末制导的原因。”
而且,我有挂,导弹本身的射程不用担心,但是这话只能心里想想。
“无线电指令?为什么不用半主动照射?”这位明显是对武器有相当研究的。
“因为便宜,而且为了高空高速,以现有能力来说,可能还是得用机头进气,其雷达性能不会太好,这么远的照射力有不逮。”
对于他的话,大家都有点明白,他这个截击机,现阶段的按要求,基本上是比着米格-21的来的,这个雷达不太好的论断,也就是来自于此。
“既然雷达不太好,那如何保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