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计划熟悉之后,谢笑良又重点强调了几句:“你们八个人,两个解决堂屋,两个解决西屋,两个解决炮楼,两个门口守卫,同时作为后援。八个人对付二十多个人,这个有点难,动作一定要快,要狠,但凡有反抗的,第一时间一定解决掉,否则后患无穷。谁卖盐,谁抬轿,谁跟轿,你们八个人如何分工,这一切都由孔班长来定。”
“负责打探的同志的任务尤为重要,眼要活,如果敌人据点有大变动,接头的时候一定说清楚,这一战我们能战则战,不能战咱们再另选时间。”
“此外,我会和李昌田同志的中队在小杏窝附近负责接应和掩护,这个你们放宽心。”
政委李浩又补充道:“负责卖盐的同志,那盐价要卖高点,到时别卖了了,卖了就没有停留在那儿的理由了。接头就成问题了。”
“还有,喜事就是喜事,要有喜事的样子,一切按喜事规矩来办,别让人家看出什么破绽来,什么喜烟喜糖之类的要准备好。”
第二天,一切按计划进行。
到中午的时候,卖盐的战士就在小杏窝敌伪据点炮楼附近转悠,依着李浩政委的吩咐,盐价要的是平常高了许多,别说,真还有几个去问价的,一听价格,连价也不讲,一个个忙的摇晃着个头走了,他们知道就这样的价格,就是讲了,也降不多少下来,那还忙活个啥。
卖盐人也不急,在一棵树下凉快凉快,然后就跑到另一棵树下凉快凉,那眼却时不时的瞟一下炮楼。
正北大路口通往小杏窝的土路上,这个时候就来了一群人,这其中有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这轿子还是空的,脱了轿衣。在轿的前面有两个人,一个扛着一把大红伞,一个肩上披着个马褡子,轿的后面还跟着一个,这个人倒悠闲,空着一双手。
本来这些人走的好好的,可是一进了村,那情形就变了,尤其那四个抬轿的,你看那步晃悠的,歪三斜四的,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好好一顶轿的,倒是被他们四个抬的忽高忽低,尤如那河里的波浪。
这时轿前肩挂马褡子的人,就找上了那个卖盐的:“多少钱一斤?”
答:“一吊八。”
问:“一吊二卖吗?”
那人大声答:“不卖!”
然后那人迅速小声说道:“贾汪的鬼子没出动。”
又大声问:“一吊五我包完行吗?”
那人答:“行!”
这话里的玄机就在这最后一句“行”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