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的现实。
不得不说,任建新很会挑时机,林松也很有煽动性,这让他们赢得了众多的支持。
也让此前很多支持收购先正达的人站了出来。
梅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新京报的记者,以调查性新闻见长。
一直以来,他就是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的支持者,这将是改变国内农业的举措。
这期间,他也写了几篇文章,但遭到了反对者的攻击,这些人一一例举了先正达在转基因和百草枯等方面犯下的‘罪行’。
但他认为这是革命道路上必要的牺牲,转基因也是趋势。
只是反对者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他认怂了,但也在进行进一步的搜集调查。
只是随着孟山都率先达成签约,这让他的工作成果只能放在某个柜子里吃灰。
然而,在巨头们收购合并的听证会之后,事情迎来了变化。
农化行业六巨头变成了四巨头,农业经济学专家林松出来强调农化行业的危机。
至于化工和中化合并,梅隆不是很在乎,他更在乎这份‘危机感’。
这让他感觉到了爽。
“一群傻子,早点支持收购先正达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梅隆骂了一句,但心里却很轻松得意。
这让他感觉他之前写的文章很有先见之明,可惜没人提及。
于是他决定再写一篇,那是他去欧洲考察的经历,只有他才知道先正达的强大。
无论行业怎么变,媒体怎么渲染,都影响不到春耕的到来。
什么‘六巨头’,还是‘四巨头’,仿佛都和农民没什么关系。
他们只知道季节一到,就要开始播种,翻地、备种备肥成了当下最为重要的大事。
这也是农资销售最旺盛的季节。
赵华又一次来到了山城。
这里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地势起伏极大,导致山城依然是以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为主,蔬菜种植更是如此。
农户的购种量都很少,还喜欢便宜货。
这让习惯了鲁省大户模式的荣华贸易公司极其不适应。
但没办法,沿海地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天禾种业的下级经销商,不仅要面临其它品牌,还要面临天禾的‘欺压’。
况且天禾不止有荣华一个销售渠道,还有德农农资,荣华有的天禾牌种子,德农也有,双方只能在技服上竞争。
农业大省的生存空间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