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不再那么凛冽,沙棘也萌发出嫩绿的新芽,给荒芜的雪山大漠带来了新的生机。
数栋大楼伫立在这荒原之上。
大楼里人来人往,郭阳的办公室里也换了一拨又一拨人。
方晓章、向天山、余洪海,再到现在的杨国成、卿施华和袁文武,这是嘉禾化肥板块的重要人员。
“今年上半年国内钾肥市场的供应依然过剩,市场相对疲软,未来几年都可能是牛气不再,低迷难改。”
袁文武不打算避讳杨国成。
“老挝钾肥公司的未来面临的市场形势可能不太妙。”
杨国成和卿施华都是技术人员,但对国际钾肥市场也并不是一点也不了解。
前几年最高峰时,钾肥离岸价达到了580美元/吨。
现如今不足400美元/吨,但北半球春耕来临,国际钾肥市场又有提价的趋势。
杨国成问:“国内现在有很多钾肥库存了,为什么价格还要继续涨?”
袁文武说:“有价无市,国际钾肥上涨,但是国内不再买账了,别说400美元,就是350美元的价格也早已不再吸引各级贸易商的眼球。”
“买家不买账,可价格却不降反升,真是怪哉!”
“僵持不久的,俄、白俄、加、美的化肥公司也不是铁板一块,经济不好,各家降价抢市场是必然的。”
袁文武沉吟道:“老挝钾肥可能一生产出来,就要面临激烈的竞争。
最近,国内的钾肥企业又与加拿大签订了联合开发年产400万吨钾肥的项目合同。
加拿大的成矿条件和基础设施都远比老挝强。”
杨国成和卿施华有些茫然无措。
老挝钾肥公司也搞了两年多时间,从勘测到技术测试,再到试生产都已经完成。
下一步就是建设生产基地,实现投产。
然而,市场形势又不太妙。
但就这么放弃吗?
他们在老挝这两年同样不容易,缺乏煤气电,就自行和国内的煤老板开发老挝稀少的煤矿。
交通条件差,也慢慢梳理出了道路。
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及尾盐回填等环保问题也在陆续攻关克服。
在国内到老挝和泰国投资的那么多钾盐矿项目中,也仅有开元矿业能和他们媲美。
其它的,无论是国企央企,还是背景多深厚,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干脆停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