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不大。”郭阳想了想,问道:
“现在采机到哪一步了?”
“计划是这一季生产30~40台,一边机采,一边验证天20机采栽培技术、机采清理加工等环节。”
采机被誉为农机工业上的皇冠,利润高,但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蒲飞说道:“迪尔天拖最近有点高调,去年迪尔和兵团达成了100台订单的协议,已经投入使用,先发优势很明显。”
“另外,军工企业贵航集团,这两年在采机上也有了突破性进展。”
“丰凯的研发团队对采机也很有信心,认为不会输于进口的机械,今年完成测验,明年就大规模生产。”
“所以时间很紧迫。”
“如果乌市不行,还要挑选其它地方,最后还需要老板来拍板。”
农机行业的厮杀一直很激烈,郭阳也知道丰凯的危机感一直很足。
而且也极其渴望能有自己的根基。
丰凯在潍坊的农机产业集群里,有时候更像是一个异类,没有想象中的宾朋满座。
国内的农机产业集群其实挺复杂的。
齐鲁、河洛、苏锡常、津冀京四个大类农机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集群都有领袖级企业。
河洛是一拖集团。
苏锡常现在是久保田,未来是沃得。
津京冀是迪尔·天拖。
而齐鲁的潍坊呢?
2+1,三个领袖级企业:雷沃,潍柴,以及后来者丰凯。
雷沃最突出的就是外协供应链。
这让潍坊系的产业链逐渐演变为分工最细,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优势自然越来越明显。
对其它产业集群形成了虹吸效应。
潍坊系已经有了一家独大的趋势。
丰凯因为核心的零部件是自制的,这点和一拖倒是有点像,在潍坊系里面反倒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潍坊的产业体系有优势,自然也有缺点: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够。
雷沃的轻资产、轻型化组装模式很容易被人模仿追赶,所以潍坊崛起的拖拉机企业越来越多。
竞争对手不断出现,华夏、萨丁、泰山国泰、悍沃、英轩……
迟早会还有企业与雷沃分庭抗礼。
长期低端内卷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低质量拖拉机泛滥,坑害的还是农民,也制约了先进农机的发展。
核心零部件不自制,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