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来就行,然后就可以静待结果出现。
下朝后的刘伯温忧心忡忡的找到马寻,“你为何要建言陛下去北平?这是陛下的意思?”
“丈人,我这么稳重的性格,肯定不会轻易开口。”马寻也不隐瞒,因为隐瞒也没用,“这就是陛下的意思,他想要去北平祭奠死难将士。”
刘伯温更着急了,“现在中书省斗的这么厉害,陛下哪能离开朝堂?”
“现在没了外敌,陛下可以安心内政。”马寻看着刘伯温,说道,“丈人,我看你气色也不太好,要不要我给你把把脉?”
刘伯温愣了一下,很快明白马寻的意思,“这个时候就走?”
马寻一脸平和的笑容说道,“赋闲也好,安心休养几年,说不定什么时候陛下就让你起复了。要是丈人担心酬功,我觉得不用担心,年底就大封功臣。”
提起这事刘伯温也认真了,“大封功臣这事太大,上上下下都盯着这事。很多人都有功劳,也都想要爵位。要是有人请托,你不能帮着说话。”
刘伯温自然也不能免俗,爵位和官职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可以传给子孙后代。
马寻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爵位这么大的事情,确实很多人都盯着。
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这道理放在什么时候都有用。
有人觉得自己的位置高了,有人觉得凭自己的功劳怎么也值得更高的位置,这里头的争论就多了去。
马寻知道自己的国公之位是稳的不用着急,而刘伯温觉得自己有机会朝着侯爵的位置冲一冲。要是伯爵也能接受,子爵就有些不平衡了。
这两年不少人都在盼着大封功臣,而有些消息也基本确定。
大明的爵位准备恢复古制,列爵五等,也就是公、侯、伯、子、男。
也定下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爵位分为有世袭的,一种是没世袭的。
比如说李贞现在身上的恩亲侯,这就是没世袭的爵位,这就是给诰而不给世券。
简单的讨论了一下大封功臣的事情,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其他。
刘伯温压低声音小声问道,“我这个岁数要说告老也没问题,我比李相还要大三岁。只是我要说病了,陛下能信吗?”
马寻立刻说道,“我说你病了,那你还不是病了?”
刘伯温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马寻的医术到底好不好,这也是众说纷纭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