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路开通以来,家家户户竞相出海逐利,几乎十家之中有九家涉足此行。”
其中,有一位著名的私商李寓西,他迁居至南澳,与外国商人进行交易,因精通外语,所获利润远超他人,成为当地的中等商人。
随着吕宋港的开放,李寓西更是亲自远赴海外寻求商机,其后的安平人纷纷效仿,涌现出众多杰出的海商,他们也因此被誉为上等商人。
明朝末年,以安海人郑芝龙为首的郑氏海商集团横空出世,这标志着安海港的海外走私贸易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而大明之所以被后世认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就与这位李光缙密不可分。
汉朝贾谊《食货志》之后,就鲜有商业理论方面的重要著作在华夏问世。
一直到大明万历年,大儒李光缙在他的著作种《景璧集》,才鲜明的提出了重商思想。
但李光缙又保留了儒家的良知,他虽然推崇商业,却绝非惟利是图之辈。
相反,他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官商勾结、土地兼并等阴暗面有着极为清醒的认知。
巨家之滑,横出而弄大海之波。
下户之奸,没入而充宦门之手。
是惟无动,动则盗夸也。
由此可见,这位大儒虽然支持商业,却也洞察了商人人性的阴暗面,以及追逐利益冲动时可能产生的恶果。
不过遗憾的是,《景璧集》在问世之后,并未能引起士大夫们的重视,仅仅作为一家之言在世间流传,其影响力有限。
在一百多年后的西方,被誉为重商主义之父的亚当·斯密,完成了他的鸿篇巨制《国富论》。
这部作品以严谨而完整的理论体系,阐述了现代国家商业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框架,具有高度的指导性,最终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奠基之作。
这时,一阵上楼的脚步声传来,俞大猷将笔墨纸砚带了上来。
欧藏华看着远处的海港,将其画了下来。
“大猷,朝廷有没有可能招揽一批安平人,将其训练成为水师?”
听到自家师父的问题,俞大猷照实回答道:“恐怕有点难,先前中左所千户来此处招兵,结果那些水手一听薪酬,便果断拒绝了。他们直言不讳的说过,在朝廷当一年兵,还没出海一次赚的多。”
“更关键的是朝廷的薪酬还做不到准时发放,先前福州三卫之乱也是源于此。”
欧藏华听闻此言,手腕没有控制好力度,一滴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