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藏华喜得贵子的消息已经在京中小范围的传开了。
费宏夫人、咸宁侯夫人、杨慎夫人都派人送了礼物上门,并约好了上门探访的时日。
至于鸿胪寺、礼部、詹事府、翰林院的官员们,自然不会落后于人,都通过自家夫人这条线,奉上了各种礼物,有的是送个孩子的,有的是送给刘箐的,每一个都是人精。
欧藏华自然不会白收人家的东西,他让岳灵珊带着华安、书雁两人,安排回赠的礼物。
今后家中就是这般行事,刘箐不方便时,就由岳灵珊顶上。
正在豹房研究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的正德听到张永的汇报之后,神情明显顿了一下,想要继续研究时,却发现无法集中精力了。
他将毛笔一扔,坐在龙椅上,回想起了那日在演武堂的对话。
随后暗自叹了口气,在这世间,也就欧卿愿意跟他推心置腹的聊这些话题了。若是换成他人,此刻都不知道传成了什么样子。
发了一会儿呆,正德皇帝才开口道:“张伴伴,让皇后装备些礼物,赐予欧夫人吧!”
“遵旨!”张永应了一声,缓缓退出了大殿。
正德皇帝则走到书柜前,从一堆书籍中抽出了一本书,正是《天潢玉牒》,这是由解缙编纂,不过每一代都有大学士更新内容,目前已经记录到了第六代的厚字辈,至于之后的载字辈,目前连一个都没有。
朱老板神情微微一愣,本想直接询问关于“载”字辈的各项事宜,但转念一想,此问若出,必然会生波澜,并且牵扯甚广。
于是,他生生忍了下来,转而开始思索,如何利用这件事解决朝廷的另一个大麻烦——宗亲!
后世在探讨明朝覆灭的深层次原因时,宗亲封爵与继承制度的缺陷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明太祖在创立宗藩体系之初,其宏伟愿景虽旨在巩固皇室权威、维系血脉传承,却遗憾地未能充分预见并妥善规划皇室子孙的惊人繁衍速率。
这一制度设计的盲区,加之对宗亲子弟涉足世俗职业以自给自足的严格限制,无异于在帝国的心脏地带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逐渐显露出其沉重的负担。
一个庞大的宗室群体,享受着丰厚的封赏却无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其开销如同无底洞般吞噬着国家的财政资源。
这就是被吐槽了数百年的养猪计划,国朝养了两百多年的猪,被李自成等起义军一锅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