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判定是非、善知取舍,我们安立说你内心已经生起这样一种清净的智慧,智慧的内涵当然是拣择,从浅深来说,有闻所成慧、思所成慧跟修所成慧。
我们刚开始听闻佛法一种基本的正见,我们能够了解到诸法善恶的差别,知道什么事是功德的、什么事是过失的相貌,也就是我们能够自我反省,所以闻慧能够生起一种如实的观照;但是当我们把这样一种智慧长时间在内心当中一次一次的观照,就会产生一种思慧,思慧就能够对内心的恶法产生一种调伏的力量,能够善知取舍,「不能断要他断」,就是你那个观照力增长广大,增长广大对恶法开始对治调伏了,思慧就有这种力量;等到修慧的时候,当然是有禅定的帮助,就能够把恶法全部的断除,就转凡成圣了。
总之就是说智慧的体性,就是对诸法的差别相,我们能够具足判定是非、善知取舍,这样子我们安立说你内心当中已经具足智慧。智慧的所缘境,「此通于五明处善巧之慧也」。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菩萨的智慧是菩萨学法当于五明中学,这种拣择的智慧,是通于五种的处所:第一个是内明(内是内外的内),内明就是大小乘的佛法,因为大小乘的佛法都是一种心地的观照、心地的法门,所以叫做内;第二个是因明,因明就是一种逻辑学,一种论理学或者逻辑学;第三个是工巧明,工巧明就是讲到工巧、技艺、科学等等;第四个是医方明,医方明是讲到医学、咒术等等;第五个是声明,讲到文学、语言等等种种的文学。从菩萨的修学角度,内明当然是根本,因明、工巧明、医方明跟声明是属于枝末法门。当我们对于这五个处所,通达拣择的智慧,这就是所谓菩萨的智慧。
《大智度论》的六种波罗蜜,把前面五种判做福德资粮,第六个判做智慧。智慧跟福德之间的差别,龙树菩萨讲一个譬喻说:我们这个房子里面有很多的珍宝,珍宝就是你在辛辛苦苦所积集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福德资粮,里面有很多的资具,电视、冰箱、沙发、种种可爱的资具。
这个智慧是扮演什么角色呢?智慧就是在房子里面的电灯、光明。如果你今天只有修习福报没有智慧,你对你里面资具的福德不能善加利用,不可以,因为你在黑暗当中;智慧就是一种房间里面的光明,它能够把你前面的福德发挥出最大的效果,这就是智慧在六度当中扮演一种引导的角色,光明。好,我们看第二个般若的差别,它差别的相貌,在这当中有一个问题,先看问:
问曰:云何菩萨慧波罗蜜多种性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