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我们所修的布施、持戒的善业,跟一贯道、天主教的善业其实差不多,就是人天果报,也不可能产生所谓大乘那个乘、那个有运载到成佛之道的功能,那个乘的功能就消失掉了。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失去了菩提心,我们几乎是没有价值了,可以这样讲,我们生命没有什么归依处、没有什么目标。而菩提心的根本诸位要知道是在大悲心,你对于世间的五欲生起贪求不会伤害大悲心。说这个人贪求名利,我们应该说这个人是一个有瑕疵、有过失的菩萨;他贪求名利,但是并没有放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目标,我们应该说这个菩萨还可以再进步,因为他内心当中还有菩提心,他安住在菩萨种性,这个谁也不能否定他的价值,顶多我们说这个菩萨是一个有点过失、有瑕疵的菩萨,贪烦恼本身是不障碍菩提心的。
但是瞋恨心不同,瞋恨心这个火一烧的时候,它直接烧到你的菩提心、烧到大悲心,使令你退失菩萨种性,所以你对这个瞋恨心的相续可不能开玩笑。也就是说佛陀要我们一个菩萨,在你的生命当中不管遇到多大的逆境,想办法宽恕对方,对你绝对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对众生宽恕包容,不一定会得到对方的谅解,但是起码对你自己有绝大的好处,你内心当中保持心平气和,对你自己只有好处,而这件事情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不要把瞋心凝结在心中障碍自己,一定要让自己用观照力、调伏力化解它,因为你别无选择。
辛二、无违犯
无违犯者:为断彼故生起乐欲,广说如前。
一个初心菩萨,他在没有受菩萨戒之前瞋心炽盛、忍力薄弱,刚刚受了菩萨戒、发了菩提心还是经常的发脾气;但是很难能可贵的是他已经知道瞋心的过失,而且也生起要去对治的意乐,也采取了精进的行动来修因缘观、修空观;这个时候他的「烦恼炽盛,蔽抑其心,时时现起」,这个是暂时的开缘,因为他已经在努力了,只要他努力他就有希望。
瞋心从远处来说是伤害你的菩萨道,会使令你退失菩萨种性;从近处来说,对临命终会产生障碍。我看蕅益大师的《年谱》里面讲到一件事情,蕅益大师说:他一生当中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看到很多人往生的情形。他说:往往一个个性刚强的人,临命终的时候总是躁动不安,不管他修行多好;一个个性调柔善顺的人,他到临命终的时候寂静安详,屡试不爽。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诸位要知道一个观念:净土法门本身是一个他力法门、佛力加被的法门,也就是说你成就净土的净业不是你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