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子我们就能够承蒙善知识、同参道友的摄受,乃至于改过修善。我们从现实的生命来观察,也的确有这些差别的因缘:有些人他的生命的成长过程,特别幸运,他就有很多人摄受他,他一犯错,马上有人会纠正他、开导他,使令他从错误的障碍当中解脱出来;有些人就不那么幸运,他有善根来到僧团,他做错了没有人管他,没人管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就错下去,错到他那个业力太强大的时候,他只好退转。
但是这件事情是怎么造成的呢?不是上帝安排的,就是我们自己没有生起恭敬同参道友的这样的一种善根,没有去造这个业,这个因缘就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佛陀要制戒的本意,就是你要跟你的同法者结善缘,以便于创造一个有人来劝谏你的因缘,你不会继续的犯过失,这条戒的制意是这个意思。我们再看下一科:
辛二、明无违犯相
这个地方是说明开缘的情况,有十条,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无违犯者:谓遭重病;或心狂乱;或自睡眠,他生觉想而来亲附、语言谈论、庆慰、请问;或自为他宣说诸法 论义决择;或复与余谈论庆慰;或他说法 论义决择属耳而听;或有违犯说正法者,为欲将护说法者心;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护僧制;或为将护多有情心:而不酬对,皆无违犯。
以下开缘有十条,是不伤害你的菩提心的:
第一、「谓遭重病」,就是你有重大的疾病,身体虚弱,当然不能起来身业的恭敬、口业的慰问;
第二、「或心狂乱」,你精神错乱了,自己作不了主了;
第三、「或自睡眠」,你是在睡眠当中,但是对方这个同法者以为你在觉醒当中,所以来亲近你,来跟你作语言谈论、种种的问候,乃至种种的请问,你事实上是在睡觉当中,你没有知觉,所以这个地方是不违犯的,就是你在睡眠当中;
第四、「或自为他宣说诸法 论义决择」,你正在为他人宣说佛法的「论义」,你在论说义理的内涵、或者在决择是非的差别,你等于是为别人说法,遇到善知识、同参道友现前,你因为尊重法故,所以没有起来迎接、或者是种种的问候,这个是为了尊重法的缘故所以开缘;
第五、「或复与余谈论庆慰」,你正在跟别人讨论事情、或者正在跟别人互相的问候,如果说你跟别人讨论事情到一半,突然间去迎请同法者,这是有失礼节的,所以为了尊重礼节的缘故,我们也就开缘;
第六、「或他说法 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