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皇十三年三月,大周王朝因为《一条鞭法》推行早期的缘故,经济高速发展,一年赋税更比一年高,这让身处战争时期的大周王朝仍旧能让财政支出和赋税纳入趋于平账的状态。】
【开皇十三年四月,楚世昭暂时停止了兵戈,开始恢复生产力,稳定民生。】
【然而由于楚世昭掀起的战争热诚,很多军人都希望通过军功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开皇十三年五月,大周王朝境内的绿林土匪几乎销声匿迹,而楚世昭过于具备主见,这导致朝堂之中的文臣大多不愿意提出谏言。】
【楚世昭常常想要虚怀纳谏,以此保证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然而文俞却总是拿出楚世昭不愿意听从他的谏言,甚至于指出楚世昭好大喜功,将楚世昭四处掀起战乱的事情进行举例。】
【在他看来,既然说了你也不听,那么不如不说。】
【开皇十三年六月,对于文俞的批评,楚世昭只是哈哈大笑,不以为然,而楚世昭更没有因为文俞的看法而罢黜他,反而继续使用文俞的才能,四处兴修水利,通畅南北之间的运输之难。】
【开皇十三年七月,楚世昭看出了大周王朝世风日下的政治体态,他发现在永晋一朝时,大臣们大多重京官而轻外任,地方官都是选用年高而才疏者充任。】
【以至于很多地方上的统治,国家不仅没有到位,还因为地方官的不作为,引发了新的动乱。】
【有的地方官甚至认为自己既然没有办法成为京官,那么不如在地方上捞起油水,充溢私库,于是地方上的官吏越来越贪腐。】
【为了革除这一弊端,楚世昭特颁下制令,从京官中选用有才识者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知县。然后再从知府、知州、知县中选拔有政绩者任京官,沿用《考成法》的功绩再评定能否升迁入京。】
【如此做法,因此“使出入有常均,永为恒式”。】
【开皇十三年九月,楚世昭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原本的节度使制度基本被楚世昭废除,这保证了国家军政上的稳定,而楚世昭继续依靠《一条鞭法》去检田括户,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上逃避国家税收的人在强盛的国力下避无可避。】
【开皇十三年十月,通过楚世昭有效的措施,停止战争后的大周王朝,仅仅是休战第一年的赋税,就高于财政支出的两倍有余。】
【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