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其他的,三千先登武士,如今背嵬军的制式武装,那都是桓盛给楚世昭弄到的。
大后方的事情,就让桓盛决断,楚世昭先把大前方的战场开辟了。
他没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防自家的小弟。
【永晋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杨延朝带着父亲杨柱庭的尸首奔赴了晋阳,他看到了大周王朝的旗帜,满面血污的他不免涕流满面。】
【晋阳城外,有人看到了杨延朝的身影,一些守将顾虑这是叛军,不敢打开,还有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免细作混入其中,将其赶走或者就地射杀都可以。】
【而赶到城门的李瑾也没有认出是何许人。】
【只有楚世昭看到了杨延朝身上背着的‘杨’字旗帜,立刻命人打开晋阳的城门。】
【不多时,杨延朝背着杨柱庭的尸首,一经入城,就落于马下,感到身体极为疲倦的他,早已支撑不了体能,可是又有机要之事汇报,他只得强忍痛楚,再次背起自己的父亲,朝着那些晋阳迎来的官军赶去。】
【“我我是大同将领杨柱庭的长子杨延朝。”他报上自己的名讳,竭尽可能地拭去泪光,他喊道:“李瑾将军.谁是李瑾将军。”】
【“我是。”李瑾立刻赶来,搀扶起杨延朝道:“这这是”】
【“这是家父。”杨延朝到了这个时候,再也难掩情绪,掩面痛哭道:“大同失守,我军全军覆没,家父败走此地,与大同共存亡,不幸战死。”】
【“我本是被家父派遣出来,向晋阳求援的,可是沿路都是叛军、匈奴人的斥候,我一路走走停停,追追赶赶,根本找不到机会来到晋阳求援。”】
【“只得回去大同,却见家父身死匈奴人之手,我拼死夺回家父,趁着匈奴人驱赶百姓,占据大同的机会,逃了出来。”】
【“大同节度使不是徐将军吗?”李瑾微皱着眉头道。】
【“徐皓这见风使舵的小人察觉战事不妙,欲投诚匈奴人,我父是大周将领,誓死不降仇贼,于是果断兵谏,陈兵大同,奈何敌强我弱,连战数月,已是城破人亡。”杨延朝拿出手中的虎符,和一直背着的杨字大旗道:“这是大同的虎符,还有我军的旗帜,此二物足以证明我的身份。”】
【李瑾深吸一口气,神色复杂。】
【“命人厚葬杨将军,追谥号忠武。”楚世昭在李瑾的身后,将杨延朝搀扶了起来。】
【“陛下。”李瑾回过头去,微微躬身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