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功过相抵,被免去金阳大元帅之职,贬为兵部侍郎任职。
夏弘盛满心欢喜地接受了皇帝的旨意。尽管表面上看似他失去了兵权,但考虑到近期不太可能发生战争,而且兵权实际上早已转交给秦尚,这个兵部侍郎的职位实则具有实权。鉴于侯成年事已高,夏弘盛有望接任兵部尚书一职。这或许正是皇帝深思熟虑的结果。尽管老皇帝有时显得昏庸,但他的智慧不容忽视。在天下处于危机边缘的时刻,将实权置于自己族人手中自然更为稳妥。而夏弘盛,这位经历过实战的将领,无疑是皇族的理想人选。
随后,马虎和马彪因勇猛抗贼、保护大夏子民而受到皇帝的嘉奖,被封为忠勇将军和仁德子爵,并获得黄虎袍和三千金的赏赐。马彪则被任命为游骑将军、县候,并获得一千金的赏赐。两人都感激不尽地接受了皇帝的旨意。
此外,封侯虽身为殿士,却毅然从军抗贼,在云州火烧北贼六百里、太昌山之战中力斩数将,使北贼望风而逃、闻名丧胆。因此,皇帝特封他为兵部令史、沧海子爵,并赏赐两千金。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马虎和夏弘盛的极力推荐。李凌听到自己的功劳虽然有些夸大,但他知道奇袭金阳洲的功劳被夏弘盛夺去,而火烧六百里和太昌山的战功本应与马虎平分秋色。尽管封赏看似与马虎相差无几,仅少一千金,但马虎本就有官职,如今同为子爵。虽然马虎的武职略高于李凌,但李凌在兵部工作,和平时期兵部升迁相对容易。李凌深知皇帝的用意,将封侯与夏弘盛放在一起,希望他们能合力为国效力。
更重要的是,皇帝希望树立一个像当年军神子谋那样的榜样。要知道这次让他最心痛的就是军神子谋打下的云州和建的虎口要塞失陷,这是漠北的一根刺插进了大夏皇族的心里,这是对大夏百姓心中崇拜军神子谋的打击,所以老皇帝要捧一个同样文人出身的少年英雄出来抵消虎口要塞和云州失陷的影响。不是老皇帝不想把李凌再封高点,实在这是能封的极限了,毕竟这封赏是要讲规则和平衡的。
李凌自然不懂其中的道道只是学着谢旨,但是这其他的一些人就听出了其中的一些含义,马虎马彪等对李凌还好,其他的人心里多少有些羡慕或者嫉妒。随后,老太监继续颁布旨意,陆续封赏了其他将领和阵亡的将士。
最后老太监又道:“奉虎神旨,宁王夏元智骄横跋扈,擅自逼迫众将追击,致使骑兵军团将士阵亡,自己更是被俘,丧失国威,有辱皇族荣誉,特贬为宁侯,无诏不得出宁州界,望其好生思过忏悔!”夏元智心中一颤,这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