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所不惜!”
李凌对夏弘盛的话深信不疑,但他心中明白,身为皇族,夏弘盛自然可以展现出伟大的气魄,而他自己与皇族并无深厚关系。李凌的主要关注点在于他带出来的那些兄弟,他不希望他们刚刚逃离一个困境,又陷入另一个更大的危机。
因此,当夏弘盛提到“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力量”时,李凌就道:“方圆几百里内,双方各有百万大军,胜负岂能轻易决定?一两万的兵力差距,在这种情况下,真的无足轻重。”
夏弘盛坚持道:“但每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李凌转而询问:“大帅,您认为此战的结果会如何?”夏弘盛虽然有些犹豫,但仍坚定地说:“当然是我们大夏会取得胜利!”李凌也表示赞同:“是的,大夏应该会取得胜利。”
听到李凌的赞同,夏弘盛感到欣慰。但李凌随即提出了更为深远的担忧:“然而,如果这场战争持续下去,至少需要三个月。届时,百姓将错过春耕,粮食收成减少,朝廷无粮赈灾,流民失所久了难免被人煽动叛乱。这样的内忧外患,才是帝国面临的最大危机。”
夏弘盛听后深感焦虑,他注意到李凌似乎对此并不太担心。李凌之所以能保持冷静,是因为他认为大夏国的命运与他并无太大关系。这种局外人的视角让夏弘盛误以为李凌胸有成竹。于是,他恳切地问道:“封殿士,您是否有破敌之策?”
李凌坦诚地回答:“我没有。”夏弘盛差点下跪地道:“封殿士,请看在大夏无数百姓的份上,想想办法吧!”李凌赶紧扶起他:“大帅,我真的没有计策。”李凌可不能让皇族下跪,虽然大夏亡不亡不关自己什么事,但是总不能得罪皇族被对方记恨,
这时,夏弘盛灵机一动:“如果封殿士能想出破敌之策,我愿意立即安排您的部队回城驻守!”李凌一听,觉得这是一个避免自己和兄弟再次陷入困境的好机会。他开始闭目思考,脑海中浮现出大夏的地图,迅速分析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说:“我有一个想法,但成功与否尚不确定。
夏弘盛此刻深感自责的沉重,他渴望找到一线希望,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赎罪。他毫不犹豫地承诺:“只要封殿士提出计策,无论成功与否,我都会安排你的部队明日返回任阳县城驻守。”
李凌看到夏弘盛的决心,开始分析当前的形势:“现在,京都地区秦元帅集结了二十余万军队,而京都内也有十余万守军。虽然各地勤王义军会陆续赶来,但一个月内,京都的大夏军队总数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