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事,而且留给他们挽回的时间太少了,不到两日,殿下就召见了,即便再有心想成为堂上客,也只能迫于无奈坐到末端。
望着解缙两人春风得意,他们心中别提多不是滋味了。
他们自认自己并不比解缙跟任亨泰的学问差,只是因一时口无遮拦,犯了一些‘忌讳’,这才不得不收敛锋芒,不得不屈居次席,但他们还是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殿下若是真考校学问,定然能重新博得殿下的信任。
论学识,他们绝不弱于人!
偏殿并没有太多声音,皇宫还是太肃穆了,他们心有敬畏,并不敢有造次,只是心中都在暗暗思索,想着殿下等会要考校他们什么,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博得殿下赏识。
他们这两日已统一了意见。
太子有求变之心。
不论是太子多次为夏之白说话,还是鼎力支持夏之白的建议,都是在‘求变’,因而他们认为只要抓住这个关键,就很有可能博得殿下的赏识,继而扶摇直上。
解缙等人并未等多久。
“殿下到。”一道尖细的声音传来。
众人心神一凛,连忙恭敬的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袂,毕恭毕敬的恭迎起来。
朱标面带微笑,缓缓迈入殿内。
在一阵激动欣喜的欢呼下,朱标落座在主座上,他望着下面的几十名士人,满意的点点头,这些人都是他冬天两个多月,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他认为的可用之才,不过究竟能不能为自己所用,还需要一番考校。
正如夏之白说的。
他要的是能替他做实事的人!
朱标道:“无须这么多礼,孤听闻你们都是地方的有名有才有能之人,朝中更有不少官员替孤引荐,恰逢孤的确有一些用人要求,因而便自作主张,将诸位召集过来,事情唐突,还望诸位不要见怪。”
任亨泰道:“殿下客气了。”
“我等为大明子民,殿下有事,我等自当鼎力相助,何来唐突一词?”
“殿下尽管吩咐,我等定为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朱标哈哈一笑,看着眼前这方正模样,已猜到了这人是谁,笑着道:“任亨泰,湖广襄阳人,曾以荐赴应天以监生中式,廷试条对详博,以天下为己任,孤可有说错?”
闻言。
任亨泰面色一喜,他实在没有想到,殿下竟然知道自己,而且还对自己了解这么多,心下也不由生出感动,激动道:“草民何德何能能为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