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人,要么沦为长工,要么沦为佣工、佃农,但只怕依旧吸纳不够。”
“这么多人断了生计,地方又岂会不出事?”
“而且很有可能,这些灶户还要继续生产食盐,只不过沦为走私,到时花费朝廷大量钱粮的蒸汽机制盐,一下子就失去了本来意义,到时地方官员,还能变着法的将这些盐企低价卖出去。”
“到头来只肥了官吏跟商贾。”
朱元璋眉头一皱。
他想起了,魏衡给自己上的奏疏,就有写过这方面的内容,等地方盐企建立起来,大量产盐之下,地方的盐价就会下降,不仅能安抚动乱的民心,也能减轻朝廷负担,因为供养数十万灶户,对朝廷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这些失业灶户如何安置,魏衡等官员并没有提到。
只怕这些人根本就没想过。
朱元璋心中浮现一抹恼怒跟杀意。
他就知道。
这些官员没一个好东西。
全都想变着法的骗自己、坑自己。
方孝孺沉思了一阵,犹豫道:“那按殿下所说,朝廷当阻止南方建设盐企?”
朱标摇头,道:“自然不用。”
“南方人多,但北方却缺人,若是能把这些多出来的人,送到北方,不仅能加快南北两地的融合,还能提高北方人口,而这个办法,就是夏之白的‘经商’,通过一定办法,将南方‘结余’下的人,送到北方。”
“北方缺人。”
“煤铁盐等都需要用人。”
“以北方的人口数量,根本就支持不起,但若是将南方的人送过去,就能彻底解决这些事了。”
“而且我隐隐也察觉到一件事。”
“夏之白似想利用‘蒸汽机’这些东西,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借此填补北方人口短缺的情况,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获得更大的收益。”
朱元璋目光隐情不定。
朱标提出的想法,他也想到了。
只是想迁移人口,哪有那么容易?
他这些年费尽心思的迁移,也就只迁了十几万户,就靠一些商业,就能迁过去十几万户?
他不信。
有一点他是认可的。
大明不能只靠一条腿走路。
而今的灶户、驿员,的确人数有些多了。
这么庞大的数量,一旦出了状况,很容易动摇到大明的稳定,他过去却是没有考虑到,方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