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全歼,尸首约一万八千余具。”
这次没有逃兵。
全靠红山河的一手‘玄阴聚煞旗’。
阴气森然,遮天蔽日。
导致外围的逃兵直接就被煞气笼罩,动弹不得。
就连独孤愿的鲜卑骑在侧翼骑射时,都被这煞气所慑,马失前蹄,更不要说那些炼血境的士卒了。
“这洪山河部,倒是挺能打的。”
郑均不由深深地叹了口气来:“若非是他最后用了‘玄阴聚煞旗’,杀了不少自己人,怕是伤亡更甚。”
沧刀军死伤四千余人,这是郑均从征以来,伤亡最大的一次。
但你说值不值?
郑均认为,很值。
用五千条人命,换敌军一尊通窍武者的性命、一件法宝以及两个郡城,无论是谁,都会这么换的。
慈不掌兵啊。
“传令下去,战殁士卒,抚恤一定要到位,若是银钱不足,则是用土地补上!”郑均严格道。
一旁的监军冯贺当即拱手称是:“诺。”
这道命令一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郑均在自己麾下的郡中,催生了一大批小地主。
男人战死了,父母、妻儿又怎么可能耕种得了这么大的田地?多半还是要从流民中找佃农来耕种。
这和郑均之前的政策,其实是背驰的。
不过这并不影响郑均下令。
之所以清算其他地主,是因为其他地主真的是扰民吗?不是啊,是因为这些地主和郑均不是一伙的,土地不在郑均手里,而且太剥削、太不当人了。
现在的新地主,一个个都是军功阶级,对自己那是忠心耿耿,二代子弟也能够凭借这脱产的能力脱颖而出,成为真正属于郑均自己的‘良家子’,岂不美哉?
郑均现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用主动清理小地主了。
因为现在得到的土地,大部分都是无主的。
如渔涟郡,富贵人家、地主阶级早就逃难去了,田地空下来了怎么办?那就是郑均的了。
打完仗他们回来讨要怎么办?只能说幽默。
只有留在这里没有离开,提心吊胆的地主,见了郑均的大军之后,也没有反抗,而是归顺,郑均才不会剥夺他们的土地:因为没必要。
人家能和自己的家乡共进退,郑均认可了。
顿了顿神之后,郑均下令收兵,让这些俘虏兵和沧刀军入渔涟郡城,暂且休息一段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