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中,拆分成三部,每部两千人,归于你们三人各自统御。”
郑均张口道:“第一部分,乃是郡兵,王堂为将,号‘康乐军’,从流民中补齐二百人,凑够两千兵马,交由你来指挥。”
“第二部分,是为从黑山一路走过来的老兵,留守的兵马之外,再进补五百人,交于徐天方为将,号‘沧刀军’,军中以踏浪刀法为基础,推广演练。”
“第三部分,则是交给陈敬仲来统帅,由城中新募兵马组成,号‘果毅军’,一切操练,皆从陈敬仲。”
“其余千人,包括三百骑兵,皆为我直接指挥,不设番号,只名‘亲兵营’,魏权提至亲兵营队正、骑兵将,杜定为副。”
“除此之外,我将任命陈敬仲为副将,我不在时,若张本功来犯,便令陈敬仲为大军指挥,康乐、沧刀二军,皆听敬仲指挥。”
郑均的声音沉闷,但一下子,就将当前麾下乱糟糟当即局面给搞清楚了。
先前,郑均麾下的军制十分混乱。
虽然一起是听郑均的,但相互之间还是有些不同,指挥体系尤为混乱。
如今,郑均倒是简单粗暴的,分成了三个体系。
先前,无论是外界还是内部,郑均麾下,都称其为‘黑山军’。
这个名号其实蛮差劲的。
无法团结到从康乐郡新募之兵,而且黑山军保卫康乐郡,算什么事儿?
而且黑山军内旧有士卒,也并非全都是康乐郡来的。
其中只有五百余人,籍贯为黑山县,其余六百人,也是从致远、平韵、荣源三县而来,若是称呼为‘黑山军’,太过于单调了些。
要团结大多数,因此郑均舍弃‘黑山军’的称谓,进而将手下的三个外罡武者,统御三个军队。
郡兵自然不必多言,这一块本就是王堂的麾下,郑均也懒得统一调动,搞什么权衡之策。
依当日调度来看,这些郡兵本身就对王堂、冯公甫十分不满,而冯公甫算是给王堂趟了雷,郡兵们对王堂的忠诚度并不高,与其换个人,倒不如让熟悉郡兵的王堂继续带着。
若王堂有不臣之心……
一刀砍了就是。
外罡一重,又没难度。
而原先那些主要修行沧海派诸多技巧的,那些真正跟在自己身边的底蕴军队,则是尽数归于徐天方统帅。
毕竟徐天方,是三人中唯一的真正心腹。
虽然实力差了些,但忠心可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