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商贾,还有仰仗大唐庇护才免受周边劫掠的牧民,想必也不愿与大唐为敌。只是龙突骑支掌权,他们敢怒不敢言。”
魏征补充道:“若我军出兵,除了速战速决拿下都城,还需留意安抚城中百姓。一旦能擒获龙突骑支,再将栗婆准等亲唐之人推到台前,晓谕百姓,表明大唐无意为难,只惩首恶,那焉耆国内动荡自会平息,也能更快重归我大唐掌控。”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冷峻:“看来这焉耆国内,也有可用之人、可乘之机。那依诸位看,出兵之事,还需筹备哪些?”
李靖拱手道:“陛下,兵贵神速,不如遣一军直击焉耆。那焉耆国虽有西突厥撑腰,但国力远不及我大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向来善战,麾下将士更是精锐无比。”
“陛下可令其率精骑三千,速奔焉耆。趁那西突厥援兵未及赶到,先拿下焉耳熟能的焉耆都城。郭将军熟知兵法,只要趁夜突袭,必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擒了那龙突骑支,再重立亲唐之人为王,以绝后患。”
李世民目光灼灼,扫视群臣,高声问道:“诸位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出列,微微躬身,轻声却沉稳地说道:“陛下,李靖将军此计虽妙,但西突厥狼子野心,不会坐视我们攻打焉耆。此次他们蓄意谋划良久,焉耆若遇袭,西突厥定会倾尽全力来援。出兵之时,需在边界安排重兵,以防不测。“
“依臣之见,可调遣重兵,屯于边境要隘之处,威慑西突厥。再者,一旦郭孝恪部遭遇困境也可随时驰援,如此,我军前后呼应,自当万无一失。”
事情定了基调,李世民也不含糊,当即诏令安西都护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出银山道进攻焉耆。
——
长安,海东商会。
等候了数日没有消息的扶余隆,最后联系了在长安的一名百济大商人。
所谓海东,便是百济。
只是百济为国名,海东为地名。
崔祐熙生于百济沿海的小渔村,家中世代以打渔为生。
少年时,家中生计愈发艰难,崔祐熙决意不再守着几艘小渔船过活。他倾尽微薄积蓄,又向邻里东拼西凑,才购置了一艘简易的商船,招募几个胆大心细的伙伴,就此开启了自己的海贸冒险。
听闻大唐盛世繁华,长安仿若一座金山,崔祐熙毅然决然把航线指向那片未知的东方大陆。
初到大唐口岸,他便被眼前的热闹景象震撼:码头千帆林立,岸上货物堆积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