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路、回路是相同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帝、皇后,位秩同等,天下的土地、臣民,是皇帝的,也是皇后的。
从册立诏书宣读完毕那一刻起,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就尽成皇后的‘家’,所有道路,也都是皇后的‘路’,没有回头路之说。
迎娶皇后入宫,不叫迎娶,而称之为“皇后回宫”。
仪仗经大明朝国门,大明门、奉天门中门入宫。
与此同时。
两位皇贵妃五位贵妃的喜轿,也从左安门、崇文门,和右安门、宣武门进宫。
不知为何,新晋皇贵妃娘娘、贵妃娘娘都动手掀开了喜轿的窗,望着走在御道上,走在最前方的銮驾,目光中满是艳羡之色。
如此盛况,紫禁城中的不少妃嫔都走出了空旷寂寞的殿宇,在远处眺望着。
沈贵妃和景王之母、靖妃卢氏望着妃嫔们的举动,会心一笑。
随后,心头又是一酸。
单单是迎亲,就把皇后和其他妃嫔们分开了,那庄严肃穆的大明门,更是后宫佳丽们无数个日夜耿耿于怀的事。
古往今来,一句“你不是从国门抬进来的”,不知压死了多少妃嫔。
在大明朝,那句“你不是从大明门抬进来的”,不知多少大明妃嫔为之心伤。
哪怕普通妃嫔诞下龙嗣,日后龙嗣侥幸登基为帝,母以子贵,尊称太后,可也改不了不是从大明门进宫的事实,一辈子无法从大明门进出宫门。
大明门,是独属大明皇帝、皇后进出之门。
哪怕事后妃嫔晋升为皇后,也不得享用。
嫁入皇宫可喜,位居妃、嫔更值得欢喜,飞上枝头变凤凰,不外如是。
可要是与皇后比较,那就是自取其辱了。
皇贵妃、贵妃纷纷收回了手。
喜轿里,传出幽幽的叹息声。
仪仗至午门,銮驾随之停止。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分为文武两班跪伏在御道两旁,恭迎皇后娘娘入宫。
皇后喜轿上,撑起一把九凤曲柄伞盖,作为前导进入午门。
一路走御道,那来自古国波斯的红毯,从奉天门、中左门、后左门,一直铺到乾清宫门前。
龙亭落下,迎亲正使徐文壁,副使李春芳向圣上汇禀迎亲详情。
这时,仪鸾司等仪仗悄然退下,独留漱芳斋奏起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