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掌握了初级变化本质的方豫来说,将这些单一材质的部件造出来,还是比较简单的。
“呼,基本搞定,可以先用氮气测试一下约束等离子体的磁场稳定性。”
方豫兴致盎然的搓了搓手。
总算搞出来了,只要后面实验真的能成功,那人类的能源危机将彻底消失!
柚子拿出的托卡马克微型化方案采用了球形托卡马克方案,除了不需要冷却系统外,也取消了中央磁场线圈,进一步缩小了托卡马克的体积。
最让方豫感到满意的是,拥有了赛博朗钢和超导炉渣的材料突破,避免了整套系统因辐射和高能粒子轰击所造成的材料退化,因此,使用这套方案制作出的托卡马克,可以不再需要核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中间转换。
说人话,就是终于不用烧热水发电了,通过静电及磁电转换器将高速带电粒子的高动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大大提高了能量转化效率减少能源损失的同时,也简化了系统,极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维护系统的复杂程度。
并且,通过磁约束对聚变反应的控制,可以精确控制聚变反应和能量转换过程,也能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适应电力需求变化,对电网的冲击更小。
在做真正的聚变实验之前,还是要先用氮气验证一下整套系统对等离子体的约束有效性。
氮气本身不是聚变反应的燃料,但通过将氮气激发成等离子体,可以通过其物理行为来验证设备的有效性。
如果有效,那就用托卡马克控制单元的大模型继续学习,提高控制效果。
等到彻底验证了系统的安全性,才能进行聚变测试。
“使用380V电压,50A电流将大约产生12.5特斯拉的内部磁场强度,可以满足约束等离子体的要求,。”
柚子说了一句话后,便重新恢复了沉默。
12.5T的磁场强度,已经远远超过核磁共振最高3T的强度,但这个强度主要是内部强度,用来约束球体内的等离子体,经过内部抵消后,设备外的磁场强度已经微乎其微。
可能也就只有0.02T左右的强度,这个强度甚至比不上强一点的磁铁。
而外壳还有辐射和磁场屏蔽层,把这仅剩的磁场也牢牢锁死在托卡马克内部。
方豫把托卡马克连接上笔记本,打开几个开关,先做了一下系统检测。
系统一切正常。
通过注入口向球形托卡马克内注入了一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