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中间产生六识,那个识,感情、感受产生了,这个中间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是故若交芦。什么叫交芦呢?就是两根互相依存的这种交芦之草。这种交芦草它有相状,但中间是虚空的。就是说:根、尘、识,但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没有实体的。那么结解同所因──第一个结,是凡夫的烦恼,第二个解是圣人的解脱。凡夫之所以创造了很多的烦恼跟罪业,圣人之所以产生很多的解脱跟功德,他们都是依止六根而起,都是六根,所以圣凡无二路。
圣人的心在哪里活动呢?在六根活动!不要以为圣人就不是在六根了,圣人还是用见闻嗅尝觉知,文殊菩萨来到我们人世间,他也是用眼根去看,当然他眼根范围特别大;他也是用耳朵听…他也是要利用他的见闻嗅尝觉知产生解脱的妙用。但是,后文会说到,六根门头有两条路:第一个是向外攀缘──通往生死之路;第二个回光返照──通往涅盘之路,如此而已。有前门跟后门的差别。
所以『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所以我们观察交芦草,它中间的体性,既不是空、也不是有,它离一切相──没有空的相状,也没有有的相状。
在这无相当中,因为因缘的作用,就有它的差别──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当它是迷惑颠倒的时候、向外攀缘的时候,六根就启动了无明的力量。发明──当它回光返照的时候,六根门头就启发了心性的常乐我净的功德。所以当你入假观的时候,就有凡夫的路、跟圣人的路,入空观是离一切相的,那么假观当然就有因缘果报的差别。
在这禅宗有一个道场,这个方丈和尚年纪大了,想要退位选一个新方丈。禅宗当然他们是以心印心,方丈不能随便选的,不是你戒腊高,就可以当方丈啊,要有本事啊,要开佛知见啊。因为禅宗的整个修学,是靠方丈和尚领导的,以方丈和尚觉悟的心来领导、来影响大众觉悟的心。所以要选方丈怎么办呢?考试!那问题来了…禅宗它不立文字,它也不讲名相的,那怎么考试呢?方丈和尚把所有的住众,集合在大殿,中间放一个脸盆。出了一个题目,问:这是一个什么东西?你不能说它脸盆,道一句!有人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杯子;有人说它是一个很大的碗;很多人就讲话了…方丈和尚都不回答!后来有一个高明的大座一出来,一脚把这个脸盆踢翻了!踢翻了以后再把它拿回来放着,向方丈和尚顶礼。这一脚踢下去啊──新的方丈和尚!
这表示什么呢?当然善知识在测试,藉境显心嘛,因为你的心在想什么,没人知道。我放一个东西,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