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主觉醒,公众与从业者开始反思“西方标准”,中国电影从“迎合”转向“自觉”。
沈三通见证了变革,同时是这一变革的推手,变革也给予了他无尽的力量。
在这股强大的力量面前,张一谋要十分小心的辩解。
炮轰《金陵十三钗》正好展现了一次。
不用雷霆手段,怎知菩萨心肠?
张一谋还要说声谢谢!
不知不觉间,沈三通成为了规则的制定者。
走到这一步沈三通靠的不是垄断地位,不是来自于公权力,也没用任何见不得台面的手段。
依靠的只有内容,干干净净的内容。
以银幕为剑,劈开时代的暗疮与谎言!
此刻迎来了收获!
沈三通理解了“大音希声”四字的意思,没有轰轰烈烈,舆论悄然发生了转向。
此后也许不需要嘶吼,只需轻轻一推,那些垃圾电影,便会如多米诺骨牌般倾倒。
沈三通有一股难言的成就感。
一路走来,遭遇的攻击不可计数。
至少在电影领域,这一块阵地是打下来了,远谈不上文化脊梁,但是说一句重塑电影文化脊梁绝对当得起。
他撕开的不只是张一谋的遮羞布,更是切断囚禁自身创作的枷锁,甚至是中国电影的锈锁。
面对这股力量,张一谋不管心中如何想,也必须要退让,成了沈三通前进路上的注脚。
用玄幻一点的说法,沈三通相当于弑杀了旧神,完成了自己的升格。
张一谋的影响力虽不及沈三通和三通娱乐的体量,但其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这种地位不是金钱所能衡量,是在过去历史做了贡献,除非沈三通能回到过去,否则无法改变。
而当张一谋低头,这一切将成为沈三通主张叙事的一部分,其他导演生出拍类似题材的想法,就要想好后果。
午饭。
沈三通开了瓶黄酒,小酌了一杯。
时代变了,他已经听到旧秩序的崩塌声,《金陵十三钗》只是一个开始。
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
跪着摘来的奖杯,不如站着挣的票房实在。
佟丽丫见他肉眼可见的开心,好奇问:“张导低头,这事也算揭过了吧?”
“算是。”
沈三通轻轻点头,张一谋算是揭过去了。
不是他要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