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能有不到半个月,李象便收到了来自洛阳的加急书信。
打开李世民的回信,李象不得不感慨老人家的厚重。
老李将李象的说辞变了一下,盐铁是国家的命脉,乃是国之重器,若是百姓去服徭役,将会损失相当一部分的盐,这是得不偿失的。
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干脆就多收一点盐田税,让百姓们专心晒盐。
用他们多交出来的税,再另外雇佣其他民夫去干活,这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服徭役了,属于“租庸调”当中的“庸”。
所谓的“庸”,指的是力役税,每年要替朝廷服劳役二十日。
交钱代替劳役,就当是服过了。本来租庸调,就允许有钱人用钱抵充徭役,现在不过是在登州全面推广而已。
这样一来,其他反对的声音也会小上很多。
李象觉得这个说法很好,真不愧是他的好阿翁,想问题就是比他周全。
等到环渤海一带推广盐田后,再把所有盐田都实行这个摊丁入亩的政策。
李世民同时也指出,沿海盐碱地地区的府兵,授田授予盐田,是一项很灵活的政策。
他着重地夸奖了李象,夸赞他想问题周全,颇有他老李当年的风范。
既然李世民都这样夸奖了,李象也有了改革的底气。
试点嘛,敞开了造就行了。
渔船送到李象这边之后,李象并没有第一时间拿出去卖,而是等待李漱回信的同时,派遣水师,驾着这渔船出海去打鱼。
你别说,一趟下来的鱼获还真不少。
这年头出海打鱼可是高风险的事情,平底船吃不得浪,只能在近海玩一玩,稍微水深一些的地方都走不了。
当年白江口之战的时候,参与水师作战的全体官升一级,非战斗减员都快达到百分之五十了,可想而知海上的风险有多大。
出海打鱼的少,就意味着鱼多。
捕捞上来的鱼,李象也没全让人吃掉,而是挑选出一部分,让人腌成咸鱼,一是看看这咸鱼的保存情况,二来是试试这咸鱼风味如何,到底适合不适合唐人的口味。
反正现在也不缺食盐,敞开了造就是了。
在确认了这渔船能用,而且好用之后,李象正式把这渔船拿出来,交给冯清发卖。
想法是好的,但可惜……
一连三四天过去,这渔船都是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无他,没人知道这船到底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