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武台、钩弋殿等宫殿,另外还有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岁羽、凤凰、通光、曲台、白虎、漪兰、无缘等殿阁。”
“这里是未央宫前殿,又分为前、中、后三大殿,其中的中殿是正殿,登基、重要朝会、婚丧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这里是石渠阁,是未央宫藏书之所,由萧何丞相主持营建。”
。。。。。
刘据带着张凌边逛边把未央宫的布局都说了一遍。
“石渠阁,这里的书很多嘛。”
张凌好奇的问刘彻。
“很多,当时高祖先进入的咸阳,在项羽烧毁阿房宫之前,就把秦朝的藏书偷偷收起来一部分。”
“现在,这部分藏书都在这里。”
刘据肯定的回答。
“浪费。”
张凌嘀咕了一句。
“为何这样说?”刘据好奇的问。
“藏书不让人观看,学习,怎么能够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就凭你和有限的几个人,能看几本书,能够理解几本书。”
张凌有些无奈。
在他看来,知识是最不应该被藏起来的东西。
因为这种东西只有传播开来,才能推陈出新。
这藏一点,那藏一点的后果,就是让后人在故纸堆里打转。
花上一辈子的时间,在故纸堆里打转,想想就觉得无奈。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你不知道吧,曾经文帝也曾经想把这里的书传之天下。”
“但是不得不说,太麻烦了。”
“光是复制一本书,就要花费一个识字的人几个月的时间。”
“但是光复制一本的话,也没有什么用处啊。”
刘据也很无奈。
用刻刀刻竹简,效率实在是太慢了。
慢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所以在这个时代,知识才那么宝贵。
有很多人,一辈子也就读了几本残缺不全的竹简。
就这样,已经是许多读书人中凤毛麟角的存在了。
比如张凌的家中,在张凌没有重生以前,只有一本孟子,已经被重生前张凌给翻烂了。
但是没办法,只有这一本书,如果没有路子的话,别人就算有书,也不会给你。
“如果有办法加快传播效率的话,陛下愿意不愿意传播这些书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