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明盐政的问题,也是朱由检刚刚发现的。
大明的盐政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一个就是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开中法的初始版本。
就是让那些商人,把粮食运到九边去,供应大军。
然后从朝廷那里换取盐引,再用盐引从朝廷的盐场,购买食盐,用于贩卖。
这就是大明开中法最早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大明的九边重镇,还是很稳定的,军队也有强大的战力。
到了后来,更是有人直接就在九边,雇佣人力,开垦土地,种植粮食,这就省去了路上的消耗。
商人们也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也使得大明内地的百姓,不断的迁移到边境地区,达到了移民实边的目的。
这种模式,又被称为商屯。
随着边境的土地被开垦出来,九边的粮价也就降了下来。
人口逐渐的多了,市场也就活跃了,这更是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这里。
而且,为了防备北方的蒙古人,这些人也在当地,建立了完善的防御工事。
后来到了孝宗皇帝的时候,改革了这种政策。
允许商人用银子直接购买盐引。
这样一来,朝廷的现银收入是增加了,但是九边的粮食却是出现了短缺。
为了供应九边的粮食,朝廷不得不加大对九边的投入,但是收效却是几近于无。
这就造成了边军战力的急剧下降。
使得大明在此后的上百年里,面对北方的蒙古,一直是处于下风。
其次,这种用银子就可以购买盐引的政策,也造就了一大批的贪腐窝案。
以前,那些盐商,必须将粮食运到九边,才能拿到盐引,现在却是直接行贿主管的官员就可以。
原本应该由朝廷赚取的利益,全部都进了私人的腰包。
等到了朱由检登基以后,朝廷在盐引上收到的钱已经到了几万两的程度,至于盐税,更是几近于无。
当然这也和东林党脱不了干系。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当朱由检得知,新式的制盐之法,已经试验成功之后,干脆就放弃了食盐专卖制度。
允许私人建设盐场,但是需要向朝廷缴纳盐税。
既然朝廷的盐场,不能给朝廷带来收益。
那不如干脆直接放弃,这就是朱由检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