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隆见项羽问他何为“五不胜”,于是朗声说道:
“这五不胜说的是我军与汉军相比处于下风的地方。
一、汉军兵多将广,统雄兵六十万,携垓下战胜之威,声势浩大,天下无双。
而我军虽然近三个月来新招募十余万子弟兵,但新旧两军加起来满打满算只有十五万人,敌人的兵力是我们的四倍多,这是一不胜。
二、敌人拥有优势兵力,必然不会傻到只从一个方向进攻,而一定会采取‘重点进攻,多点突破’的战略方针,分兵从多个地点登陆。
而我军因为人数较少,上千里的长江防线不可能处处皆防,所以防御起来恐怕会顾此失彼,此谓二不胜。
三、汉军为渡江作战修建大船,而我军受实力所限,根本没有能力建造和汉军同等规模的船只。所以汉军船大,我军船小,汉军船多,我军船少,作战中恐怕不会占到便宜。此为三不胜。
四、我军大部分都是最近几月招募的新兵,他们没有经历过战阵,缺乏作战经验,战力高低尚且存疑,此所谓四不胜。
五、刘邦手下人才济济,文有萧何、张良、陈平之辈,武有韩信、彭越、樊哙、周勃、卢绾、夏侯婴等人,可谓谋臣如云,猛将如雨。
而反观我军,除父王您刚猛骁勇,儿臣略有小智之外,并无其他能谋善战之士,此乃五不胜。”
听到这里,项羽刚刚高兴一些的心情又渐渐沉了下去,皱起眉头,在屋中来回踱着步子,沉吟道:
“吾儿所言,确有道理。不过我军有五点取胜的优势,也有五个无法取胜的不足。那——我们究竟能否取得胜利呢?”
项隆笑道:“所谓五胜五不胜,说的是天命。在楚汉面前,天命五五开,孰胜孰败,尚不可知。而天命已定,接下来的便是人算。这就要看我们和刘邦、韩信、张良谁能更胜一筹了。”
听到这里,项羽心中泛起一丝忧虑。在刘邦面前,项羽一向是很有信心的,他曾经无数次以少胜多,把刘邦打得落花流水,仓皇而逃。项羽曾经在徐州城下,以三万兵力一举击溃刘邦五十万联军。在这样不成比例的大胜面前,项羽曾一度认为,刘邦将永远是自己的手下败将。
所以若是放在从前,项羽一定不会多说什么。因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战场上正面粉碎敌人的一切进攻,用实力告诉对手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可从垓下一战后,失败的项羽却突然明白过来,打仗并不是只有一味地猛冲猛攻,有时也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