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说,顾怀能以二十多岁的年纪爬到伯爵和正三品,除了他本身确实功绩过人之外,他是内阁首辅的义子以及是陛下最宠信的大臣,才是最关键的原因。
无论百官怎么跳着脚骂,一封又一封折子弹劾,只要皇帝和首辅不点头,就没人能真正威胁到他,所以他能对地方官员挥起屠刀,能毫无顾忌地推进改革,那些或忌惮或嫉妒的官员却拿他一点办法没有。
但是世间许多事情,往往都是有利就有弊的,皇帝和首辅对于顾怀无条件的信任,也会让百官对此产生极大的疑虑与猜忌,这并不是因为个人的好恶,而是因为他们对于人性的认知。
顾怀还年轻,现在就是靖北伯,正三品河北道经略使,再过十年又会爬到什么位置?他在河北做得确实不错,百官都承认,但如果某一天他意识到南边京城里那个位置还不错,想自己坐坐怎么办?
他会打仗,会施政,百姓们给他建生祠,士卒们把他当军神,整个河北立几块界碑就能完成割据,更别提这家伙如果倒向了辽人,那对于魏国来说就真的是灭顶之灾了。
所以这半年以来,虽然朝堂上因为杨溥还兼着吏部尚书的原因,没有形成实际上的“倒顾派”,但弹劾顾怀的折子是真的没见少,几乎每一个官员都很想苦口婆心地对年轻的魏皇说一句,陛下我们知道您很信任顾怀,也知道他确实能做出很多功绩,但您能不能多少考虑考虑用些帝王手腕制衡一下?亲手搞出来个能登高一呼就造反割据的封疆大吏,这样真的好吗?
然而让他们绝望的是这些声音赵轩完全就当做是没听到。
可以想象到的是,只要顾怀还在那个位置一天,这种风向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无数的人前赴后继想要把他拉下来,却不能说他们的出发点是坏的。
而眼下更要命的来了--顾怀的爵位和官职,以及开府的权力没被动摇一分不说,他又打了个大胜仗,不对,是许多胜仗,收复真定收复河间,把辽人彻底赶出河北,安稳地方构筑防线,原本可能需要好些年才能做到的事,这家伙半年就给干完了。
不封赏天理难容,可要是再封赏那就真的要捅破天了。
议政殿内几位重臣对视了一眼,都默契没有提起顾怀,而是依照请功的奏折,从下面开始议起,无论是顾怀镇抚河北之前就因固守有功的将领以及地方官员,还是在后面收复真定河间过程中立下功劳的人,都得到了合理且慷慨的封赏,升官的升官,赐物的赐物。
按道理来说,顾怀在真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