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勋贵们连连点头,张懋也没想到,孙女的头脑如此出色,随即摇头道:“让他吃点亏,意识到别太嚣张就好,和那些文官合作,还是算了吧!建昌侯再是烂,再是臭,也是我们锅里的,若是联合文官对付他,却是会让其他人看轻和不满。”
这个看轻和不满,指的是勋贵中的另外一批人,比如定国公,成安侯,最近和张骥走的比较近的许泰等人。
他们在勋贵之中也有一定影响力和追随者。
张元瑛咯咯一笑,“爷爷,这话说晚了,我可是听说,有些人认为建昌侯在杨鹏案和春闱案中有不法之嫌,尤其是在春闱案中挑拨离间,横踢乱卷,内阁之中的一位大学士都极其不满呢!”
张懋知道不满的是谁,不是外面盛传摔了杯子的李东阳,而是被称为谢侃侃的谢迁。
这里就不得不提马文升,就在马文升卸任兵部尚书之前,提出增加南方两税折银的数字。
被内阁大学士谢迁给强力否决了。
谢迁说的明白,先帝在的时候,南方赋税较重,所以用折合银两的办法来减轻。
如果再增加,与初衷不符,恐增加百姓负担。
另一件事,就是去年末今年初的整顿京营,马文升为了做好,故意将自认为是禁军的御马监,腾骧四卫摘了出来,导致这些地方都挂名领空饷。
虽然这些本就不在兵部管辖之列,可马文升并没有深究。
如此又被谢迁找到错处,狠狠的给马文升上了眼药。
虽然这都是“工作”之争,谢迁自认光明磊落,但马文升着实被弄了个灰头土脸,以至于刚在吏部上任,就有人不太服管。
昨天和礼部右侍郎焦芳互殴的事情也被传了出来,无疑是在落马文升的颜面,削弱马文升的影响力。
而张骥娶了马文升的孙女,等于捆绑在了一起,再加上张骥在文官那边的声名可谓狼藉。
都不用挑拨,自有人会眼睛放光寻马文升和张骥的错漏。
这里面还有一道坎,那便是京察。
这是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洪武年间的时候是三年一次,后来改为十年一次,到了弘治年间又改为六年一次。
今年就是弘治十二年,正好赶上京察之年。
马文升身为吏部尚书,肯定要主持京察,这个活可不好干,非常容易得罪人。
张懋已经可以预见,因为此次京察,马文升必然会被大部分京官厌恶,刁难,而和马文升结亲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