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乘马相伴,与王羲之相比,桓伟毕竟辈分小,年纪小,又是读书人,对王羲之是毕恭毕敬。
桓伟问道:“王将军安排订亲,在京师便可操办,何故东去会稽,选在山阴兰渚山之下?”
王羲之道:“王某在东山求学之时,曾与桓豁、谢安、庾希一同读书诵经,此地山林秀美,怡然养人。京师建康,烦嚣之地,搞个修褉节会,竟是朝廷要员,倍感庸俗,故而选在兰渚山。”
桓伟问道:“不知山阴,有何妙处?”
王羲之摸了摸胡须,心怀古风,悠然说道:“先秦之时,春秋有越国在此,越王勾践,在山阴耕种兰花,芳草碧美,由此得名。到了西汉之时,兰渚山建造驿站,为人所知,如今驿站虽废,驿亭尚存,古风荡荡。”
“看来这兰渚山,是颇有来历。”
“此地士雅景美,高士皆慕名而去,选此地过上巳节,再好不过,有天下名士聚会于此,共同见证桓、庾两家喜结连理,岂不更美?”
“右军大人,儒雅过人,晚辈能有幸从此节会,三生有幸。”
说话间,车马悠悠,已到会稽郡,此时天色已晚,王羲之、桓伟等人便在会稽郡住了两日,两日之后,便是上巳节。后有宋代陆游做《兰亭道上》为赞:
陌上行歌日正长,吴蚕捉绩麦登场。
兰亭酒美逢人醉,花坞茶新满市香。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携王府家人一同来到兰渚山,古亭一旁,往来匆匆,一贯清幽弥芳的兰亭,此时已是来客络绎不绝。
这兰渚山下,颇为热闹,上巳佳节不少江东名流,都受邀至此,共度佳节,一阵孩童的嬉闹声传过,只见为首两人,皆是王家所邀的客人,前来相迎。
左一位身长七尺有余,年纪三十几岁,白净标志,眉如柳剑,眼似魁星,鼻梁细长通天,唇薄细髯,头戴无帻冠,蓝袍束带,腰悬佩剑,正是谢安,字安石。
右一位,与谢安年纪相仿,身材修细,眉若远山,眼如海棠,八字小胡,鼻正唇薄,头戴束髻冠,灰袍束带,腰悬佩剑,此人是谢安四弟谢万,字万石。
“逸少兄,恭候多时,为何姗姗来迟?”
王羲之作揖还礼,为谢安、谢万引荐道:“有劳二位,安排节会,待我引荐,这位是征西大将军桓温之子桓伟,字幼道。”
谢安道:“兰亭节会,桓大将军遣爱子前来,真是有幸。”
王羲之与众人边走边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