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乃琅琊王氏才俊,何不也去趟青州,以令尊之才,青州玄德公必然也会十里相迎。”
“哈哈,谬赞了!令兄才是真正的俊杰,下邳陈元龙曾言: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
“王兄过谦了!这次愚弟返回琅琊,便是要劝兄长出仕青州。”
“.”
听到士子们的讨论,诸葛瑾不由心中一动,向前行礼:“诸位兄台,在下诸葛瑾,冒昧惊扰。”
众士子纷纷驻足,打量诸葛瑾。
“诸葛瑾,好耳熟的名字。”
“是前泰山郡丞的儿子,素有德行才名。”
“原来如此。”
众士子也纷纷回礼通名。
“临沂人王衡,有礼了。”
“临沂人王祥,见过诸葛兄。”
“阳都人赵正,家兄讳昱,素闻诸葛兄贤名。”
“.”
见礼后,诸葛瑾询问道:“方才听诸位兄台谈及《求贤赋》,这赋文中的玄德公和子惠公故事,真有此事吗?”
赵正笑道:“我等自青州而来!这是我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岂会有假?”
王衡亦道:“当日大风寒冽,玄德公静立于临淄城十里外,只为了迎接子惠公,令人好生羡慕啊。这赋文是子惠公出仕青州治中之后传出来的。”
“虽有刻意宣传之意,但这也足以说明,玄德公亟需贤才辅佐,因此我等才商议改变行程返乡,向族中长辈回禀。”
赵正等人,详细的给诸葛瑾述说了在青州的见闻,让诸葛瑾意动不已。
“诸葛兄莫非也有意去青州?”赵正询问道。
诸葛瑾轻叹:“我尚未及冠,即便玄德公肯赏识,也不可能让我出仕的。”
赵正大笑:“诸葛兄,玄德公在青州下达了求贤令,其中有一条便是替未及冠的士子准备的。”
“青州別驾乃是北海康成公之子,如今在临淄城设官学,邀康成公出任文学,未及冠的士子可经过考核入官学。”
“刺史府每年会给予五百石的钱粮补助,用于学子安顿家眷!”
诸葛瑾吃了一惊:“每年五百石,这岂不是跟县令的俸禄都一样了?”
赵正大笑:“当然不是白给的!学成之后,学子必须在青州担任三年的县令,三年之后任由去留。”
“只可惜,我今年已经及冠,不然也定然要去临淄城的官学试一试。”
“不为官职,以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