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在精神上有不同的诉求。
朱高炽自认为自己是个好人。
犹如古人所言。
亲贤人,远小人。
唯才是举的前提下,也需要大量愿意为国付出的人。
如此方能带领国家走向富强。
真正的达到朱棣所追求的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的社会形态。
否则。
朱高炽认为自己就算留下一个工业国,也只会和西方近代一样,把百姓排除在外。
在保证靖难之役胜利的前提下,朱高炽要往更高的层面去努力。
马王宣恍惚之中。
“前半生精忠报国,保民安危。后半生,理应务本求实,为民谋利。”小贵人刚才说的话,一直环绕在他的耳旁。
这句铿锵有力的话,仿佛一击重锤,让他呼吸不畅。
自己有资格吗?
他想的是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而不是凭什么。
中国古代,有很多这种人。
例如军户出身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
例如农户出身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岳飞。
这些先民的品格,哪怕放在后世的人文环境下,也是闪闪发光的。
无论是岳家军,还是戚家军。
在他们的主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仍然为国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成为国家的长城。
在形势最为难的时刻,皆战至了最后一人,无人投降。
说明不光是这些闪光的人,他们也带出了一批高举薪火者,证明了先民可以达到的精神境界的高度。
朱高炽没有继续向马王宣灌输更多的道理。
能让马王宣醒悟的,不是他的大道理,而是马王宣本身就具有这种品质。
他要做的是带头示范。
光说不做,永远是不行的。
“你去安排下,过两日咱要去看看。”
马王宣回过神,眼神中透露出不可思议,虽然明白小王爷的意思,但仍然有些无法相信。
“你从那批征地百姓的名单中,挑选几户最反对征地的百姓,咱去看看是否如外柜所言,此事已尽善。”
“喏。”
马王宣拱手,踩着木托离去。
朱高炽不知道是否是错觉。
在马王宣离去的时候,他腿上的木托,敲击车厢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