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土专家”坐在前排,他们中有的戴着老花镜,有的穿着沾满泥土的工作服,每个人都带着自己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
老王,作为其中一位“土专家”,他种了一辈子的地,对小麦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分享自己的经验:“种地啊,得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这杂交小麦,虽说生命力强,但也得讲究方法。播种的时候,我习惯用这个间距,既保证了通风透光,又能充分利用土地。”
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动作虽然简单,却透着一股子专业劲儿。
农民们听得入神,不时地点头。
一位年轻农民举起手,兴奋地问道:“老王叔,那要是遇到干旱,咱这小麦咋办呢?”
老王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这干旱啊,是老天爷给的考验。我有个土办法,就是在麦田里挖些小水渠,旱的时候能引水灌溉,涝的时候又能排水。虽说费点事儿,但保住了庄稼,心里就踏实。”
“老王叔,您这方法真不错,我回去就试试。”
一位年轻农民兴奋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新技术的渴望。
老王笑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得意:“试试吧,不过记得要根据自家田地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每块地的情况都不一样。”
另一位“土专家”老李也站起身,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严肃,环顾四周后开口道:“乡亲们,咱们都知道,肥料对庄稼生长可重要了。可肥料紧俏,咱们得精打细算,不能浪费。”
他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画了一个简单的麦田图:“咱们种杂交小麦,关键是要把有限的肥料用在刀刃上。我有个法子,就是把肥料集中施在麦苗根部周围,这样能让麦苗更好地吸收养分,还能省下不少肥料。”
农民们听得认真,不时点头。一位年轻农民举起手,问道:“老李,那要是肥料实在不够,咋办呢?”
老李想了想,回答道:“要是肥料不够,咱们可以先保证关键时期的施肥。比如,在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这两个时期麦苗对肥料需求大,这时候得保证肥料供应。其他时候,能省则省。”
另一位中年农民皱着眉头,轻声问道:“老李,那要是连这两个时期肥料都不够呢?”
老李叹了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那咱们就得想办法了。可以去河里捞些淤泥,晒干后撒在田里,也能增加土壤肥力。虽然效果不如化肥,但总比没有强。”
农民们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