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学堂一共是三间房子,两间当做教室,一间是虞夫子一家人居住。
这学堂当初是用土坯建成,屋顶搭着茅草,看起来很是简陋,许多孩子挤着坐在教室里,那桌椅整齐不一,很多孩子没有纸笔,就是最简单的沙盘,即便如此,学习的氛围也很浓郁。
学堂成立了接近一年,每三个月算一期,一些没有天赋的孩子上一期,认识些许字就不会再来了,有些孩子喜欢读书,那就继续读,若是有天赋的孩子,虞夫子会专门设立小课堂教导。
只不过,大河村的人世代农民,有天赋的孩子并不多,除了四蛋和虞瞻,能有幸加入小课堂的人,只有徐家一个小孙子。
“除了咱们村的孩子,还有王家墩、桂花村、李家沟等村民也将孩子送来了。”虞夫子开口说着学堂的基本情况,“前几日程家村老秀才的儿子找到我,希望大河村能接收程家村的学生,这样一算,学生数量可能会到三百人。”
里正好奇问道:“程老秀才教书三四十年了,咋突然不教了?”
“老秀才年纪大了,孩子们太闹腾,身体遭不住了。”虞夫子说道,“本来是打算将学堂传给他儿子,但最近程家村不是不少人在大山娘家的工坊里干活么,他们一个月能赚将近一两银子,比老秀才赚得多,他儿子就不想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程弯弯知道这老秀才教书纯属就是做慈善,当年程昭有天赋,老秀才就天天把程昭带在身边教他读书认字,不收钱的那种。
程家村其他孩子过去读书,也不是给钱,而是一斤肉,十个鸡蛋,一块布头等等……老秀才的儿子不愿意继承学堂完全能够理解。
一年前,整个平安县的村落里,只有程家村有正规学堂。
一年后的今年,这十里八乡,只有大河村有学堂,而且是大学堂。
“目前预估三百个学生,学堂需要扩建,一个教室六十人,那也得至少五间,再加上城里会有人送孩子来,那就是六间,并且,还得给新来的夫子修建住处。”虞夫子在纸上写写画画,“村里的孩子们安排半天课程就行,上下午轮流来上课,再请两个夫子即可。”
“请夫子的事钱家包了。”里正笑呵呵的说道,“他们会请至少三位秀才前来给孩子们当启蒙先生,虞夫子您呢,就专门来教那些即将考试的学生。至于新学堂,钱老爷子组织商人们凑集了接近千两银子,会建一个青砖瓦房的学堂,这样下暴雨的时候,屋里不漏雨,孩子们也能安心上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