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之战,徐方将军为三军总帅,自当首功,平定孙策虽未亲身参与,其在彭城严阵以待,以威慑兖州军不敢妄动,力保主公及我军将士后顾无忧,亦是不可或缺,至于克复扬州更不用多说,其于平舆大败袁术乃斩首也,故此,徐将军及彭城诸将当分其三,余者诸部可得其二。”
说到这里,祢衡向王政躬身说道,“此为臣之愚意,是否可行。全凭主公裁断。”
王政笑了笑,澹澹地道:“正平文武分功的依据,言之有理,不过汉升方才所言也不为错,本将能有今时今日,全赖三军将士奋勇用命,今年数战下来伤亡已然数万,怕是有失偏颇,这样吧,且文四武六如何?”
其实从祢衡方才以刘邦的“功人功狗”论来举例时,王政已然有了决定,因为刘邦举的例子恰恰是一个反面桉例。
刘邦定萧何首功是什么时候?
那是项羽已死,天下已定的汉初了,可不是楚汉争雄时的秦末!
萧何的功劳固然是大,可刘邦说这话有很多更深层的意义,一则是表明自家治政观念的一种转变,即逐鹿时重武功,治世时重文治,二则是对那些骄兵悍将的一种打压,毕竟人的心一旦大了,便容易不安分了,而拥有兵权的武将威胁自然大过文臣。
王政如今所处的形势,本就是应该更重视武将的阶段,何况对于拥有骑砍系统的他而言,“有无兵权”已然不是权衡威胁大小的关键了,哪一方面入系统的更多,忠诚锁定的更多,才是决定王政真正的态度。
而这一点上,去掉新加入的江东势力,目前天军麾下中高层的将领里,没入系统的不过寥寥数人,文臣那边却是反过来了,入系统的才是屈指可数。
所以王政更看重哪一方,根本不需要考虑。
要是黄忠方才说的是“二八分开”,他现在甚至就敢直接说“三七”了。
“今年数长大战,徐方和于禁坐镇徐州,聚众调度,固然劳苦功高,然则吴胜和黄忠等亲赴前线者也是战功卓着,单以将官受赏,适也不宜独重彭城。“
说到这里,王政沉吟片刻,虎目巡回全场,目光最终落到了陆绩身上:“公纪方才在封赏制度上的发言颇有见地,这样吧,且等各军把功劳簿递上后,那时张国相料来也来寿春了,你与祢司马加上他三人商议一番,具体该怎么酬赏,拟出个名单呈给本将。”
陆绩登时心中一喜,这个差事可算是代表了王政对他看重至极了,忙躬身道:“臣遵命。”
“就先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