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他好生葬了吧!”
林慧娘用袖子抹了一把眼睛,应了一声就退下了。
孙泽兰倒是看得开。做军医,每天都要和濒死的伤兵打交道。能从阎王手中抢回性命的,连三成也没有。便是当时救活了,也可能在之后发高热死去。
“战争,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好好活下去。”孙泽兰轻声道:“进了军营当了大梁的士兵,就要有为国死战的心理准备。我相信,他们闭眼的那一刻,心里没有怨恨。”
姜韶华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冲孙泽兰叹道:“这些道理我都懂。不过,听到有伤兵撑不过去,心里还是难受得很。”
孙泽兰半点不客气:“皇上的心疼可不能只放在嘴上,让朝廷多送些上好的药材来,我们就能救更多伤兵了。”
姜韶华点点头:“朕这就写信给冯尚书。”
……
朝廷的援兵还在路上,攻打柔然老巢的大军已经进了草原。
战报源源不断地送入姜韶华手中,然后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
陈丞相忙得根本没时间出宫回府,几乎长住在昭和殿的客房里。冯尚书也忙得如陀螺一般。
十三岁的太子殿下,略显稚嫩的少女脸庞已褪去了青涩,一日比一日沉稳。看到边军送来的战报后,太子殿下对陈丞相道:“丞相不必忧心。柔然大败了一场,石洛侯被斩了头颅,我们大梁将士们乘胜出击,身后有母亲坐镇,士气如虹。”
“柔然却正好相反,军心溃散,人心慌乱。这一次大战,胜的必然是我们。”
十三岁的姜宁,身形已有了少女模样,那双明亮锐利的眼眸,像极了姜韶华年少时。就如出鞘的利刃,令人不敢对视。
陈丞相看着太子殿下,心中颇觉欣慰:“太子殿下说的,也正是老臣心中所想。老臣知道,胜利终将属于我们大梁女帝陛下。”
“老臣忧心的,是粮草供应不及时。”
姜韶华召了六支驻军前去支援,朝廷还派出了十万大军做援兵。再加上原本的边军和亲卫营,每日消耗大批粮草。
好在大梁在十余年间,将新粮推广到了各州郡。如今征调军粮比以前容易得多。户部这里发文书,送去各州郡衙门。大军沿途需要的粮草,便有各州郡的粮库来供应,省去了大梁的人力运力,也省了许多消耗。
至于边军所需的粮草,又是归梁城立了大功。
蔡郡守建了十个太平粮仓,每年交完税赋,都要将太平粮仓填满,剩下的粮食,才会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