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灯会上高档的花灯,直到李廷表拿着各种刑法清单介绍才知道,这玩意也叫点人油蜡,是一种极残酷的刑罚。
他饶有兴趣的看着究竟是如何点天灯的,只见一队锦衣卫先将几个犯人扒光衣服,用麻木包裹,再将他们放进油缸里浸泡一阵子,最后将犯人头下脚上栓在一根高高的木杆上,从脚上点燃,像“点灯”一样点燃。
不仅如此,锦衣卫还用油浸湿麻布,包裹头部,点燃烧掉部分后浇灭,再次点燃。
听李廷表介绍,三国时期的董卓是第一个被点天灯的人,相对于董卓死后才被点了天灯,这些杀税监的工人首领们可没那么好运了,直接被活点了。
如此残忍的刑法,使得前来祭拜孝陵的数千名官员胆寒不已,很多人已经呕吐了起来,虽然不少人心中怒意,但始终敢怒不敢言,怕自己也被挂上去祭天了。
朱慈烺处事的风格,让官员们难以接受,他的胆大妄为,更让人难以理解,一日之内用如此众多残忍的酷刑在孝陵前处决这么多人,实乃数千年来前所未闻!
他是魔鬼吗?简直是史上最狠的暴君啊!
不过很多人心中清楚,乱世当用重典,皇太子其人看似粗暴,却心细如发,在祭拜孝陵前,他已经命南京刑部对抓捕之人进行了审讯,搜集了大量的罪证,谁都无法挑出毛病来。
这帮人谋逆作乱,按照大明律全都难逃一死,或许太子是想用酷刑来威慑世人,实行集权专制,推行新政。
可是这手腕也太强硬了吧,年仅十四岁就是如此的铁石心肠,这以后当了皇帝会不会变本加厉?未来大明的官场是否会如洪武朝那般,官员上朝前都要写好遗书?
习惯了天启、崇祯那种温和的皇帝,很多官员心中害怕,特别看向朱慈烺扫来的眼神,皆是下意识的低头退步躲了躲。
朱慈烺扫视了众人一圈,将目光锁定在魏国公徐弘基等一众犯事勋贵身上,冷声道:“本宫仁慈,就将他们缢首吧!”
等待受刑的勋贵有魏国公徐弘基,抚宁侯朱国弼,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远侯邓文囿,忻城伯赵之龙,诚意伯刘孔昭,项城伯常应俊。
历史上,这些南京勋贵基本都在清军兵临南京城时,坐拥十几万明军不战而降,主动开城迎鞑子入城,是大明的罪人,更是汉人的千古罪人。
此时的徐弘基等人已然吓尿了,徐弘基与临淮侯李祖述面朝神烈山北大声嚎哭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