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淡了,属于典型的民窑,虽然画工精良,还是在价值上大打折扣,当时我给他估计的价格是两万美金。相对于老安德烈五百美元的到手价格,已经让他十分开心的了。”
“今天接到你打来的电话,我就知道自己可能看走眼了,于是打电话去给老安德烈道了歉,并且提供了一位伊贡酒藏家给他作为补偿。”说道这里,安思远还调皮地挤了挤眼睛。
“谢谢安先生了。”周至笑道:“其实您也没有看错,这个罐子大概率还是‘官搭民烧’作品,要不是平等青和隆庆年代款同时出现在这一件器物上,它也不会具有额外的这份溢价,与先生您估出的价格非常接近。”
“你就不用替我掩饰了,没得让莉莉笑话,中国话怎么说的来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嘛。”
安思远的瓷器收藏专精在宋瓷上,钧窑,定窑,磁州窑,耀州窑,越州窑,龙泉窑都有相当多的藏品,而且十分精美。
他手上有让周至垂涎欲滴的一件钧窑蓝釉紫斑盏托和一件钧窑天蓝釉碗,年代都是北宋。
周至自己手里的钧窑瓷器最近是金代的,离安思远收藏的这两件差了一口气。
而且安思远这两件瓷器虽然颜色只能算是接近,一件有窑变一件没有,但是却也能凑成一套宋代茶器,不得不说当年安思远找寻这些瓷器的时候,就在细节上下过功夫。
虽然周至帮安思远筹划过拍卖名单,分四季卖了一年,不过这些精品还没在其中,周至猜测想要到手,可能之后参加老头去见上帝之后的拍卖会了。
而老头的耀州窑收藏就更不得了了,各种釉色,器型几乎凑出了一个全系列,尤其几件青瓷狮子香炉盖,堪称是全世界同类藏品公私博物馆中的独一份,就连耀州窑本地的陕博都没有如此精美的东西。
但是对于明代瓷器,老头就没有这么深的研究了,得听周至给他上课。
“虽然东西很好,还是大器型,但还是不能和上次淘到的十几个小杯子相比。”安思远笑道:“不过能够找到一件填补瓷器史空白的特殊证明,只能说没亏。”
“当然没亏。”周至知道安思远说的是上次在纽约淘到的厉佛磐的遗物,明时代清三代十二只小杯,那些玩意儿可以用无价之宝来形容,现在这个大罐当然没法比,笑道:“加上我们都不喝酒,那就相当划算了。”
作为私人博物馆的熟客,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无数的珍贵东西,都可以随便上手。
安思远号称“明代大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