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学武就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意见,包含有坦克、步兵、炮兵、工兵分队分工。
结构和组成上几乎囊括了陆兵所有基础兵种,在团(营)一级上就解决了步坦协同、步炮协同、破障开路等问题。
为什么要在卫三团打造简易合成营呢?
因为战斗力越是压缩,越能体现尖锐化,也能给实验以充沛的空间和时间。
齐耀武等人就是看出了李学武给出这一建议的优点,并且有他在红星厂作为支撑。
且能从轻兵所的合作中得到新式武器以及对应实验经费的补充,所以才下定决心。
可以这么说,从816转变成卫三团的过程中,他们是打了个擦边球。
自己就搞起了合作,上面了解到真实状况的时候,试验已经有了成果。
经过新式训练战法以及特殊装备加持的战士,在全卫戍的大比武中绽放溢彩。
新式武器一亮相,所有人都看出了卫三团战斗意志和精神层面上的不一样。
有自己的垦区,有自己的合作单位,就连食堂的伙食都高了不止一个等级。
真正让齐耀武说动领导,对李学武提起重视的原因不是他的这份影响力,而是他在这份影响力上能力,给队伍带来的变化。
一个卫三团再牛哔,卫戍也不会高兴到哪里去,如果卫戍所有队伍的战斗力都提上来,那才是留下李学武的目的和原因。
——
“三方合作已经上了正轨,没有我也是一样的。”
李学武讲道:“轻兵所设计,红星厂生产,卫三团试验,效益按贡献分配。”
“闭环状态下的合作会源源不断地推动技术的进步、思路的拓展,以及战力的提升。”
“可你才是合作的关键。”
王小琴点了点他,提醒道:“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红星厂给了卫三团四十三万元的补贴,你知道这在卫戍区引起了多大的反响吗?”
“其他团长在三支工作中恨不得掘地三尺,找出像你这样专业的经济人才。”
她点了点餐盘说道:“谁都想吃馒头,谁都想菜里有油、有肉,谁都想进步。”
“四十三万元在你们这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卫三团,在卫戍区,这笔巨款已经能解决很多、很大的问题和麻烦了。”
“所以我退一步,你来了嘛。”
李学武微微一笑,并没有把这份功劳看得太重,而是强调了王小琴的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