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阳光普照万物,满城中到处残垣断壁,青烟袅袅。有战争的余烬,也有军中伙夫正在造饭的炊烟。
大街小巷,将士们正在忙着凿通护城河,搬移城中尸体,清理大街小巷。
满城西北角,“万人敌”的爆炸声、火铳声、厮杀声,甚至是火炮声断断续续,显然战斗已经到了尾声。
战斗的范围也在不断缩小,从北城到了南城,后来到了南城城墙角延龄门一处。
看到王和垚过来,众军都是行礼。王和垚亲切问话,丝毫没有架子。
“张黑,在杭州城张贴公文,告诉百姓们,清理河道、尸体、杂物等等,一日 50 文,管吃管喝。另招泥水匠,一日 100 文,该修的修,该拆的拆,首先就从满城城门拆起!”
王和垚大声宣布,将士们一片喝彩声。
大战了一夜,还需要休息和警戒。大人这么做,真是以人为本,爱兵如子。
“戴梓,战事已经结束,你还不回家看看?”
王和垚看了看满头青茬的戴梓,关切地说道。
戴梓家就在城中,游子归乡,哪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理。
“回大人,家中只有小人和父亲。等处理完杂事,晚上再回家不迟。”
戴梓低着头闷声说道。
“先让人回去传个话。事情哪有做完的时候?”
王和垚皱眉,叮嘱了下去。
“这是苍水先生就义的地方吗?”
走到浙江按察使署门前,看到两块牌坊,一曰“明刑”一曰“弼教”,场面宽敞,王和垚心中一动,问了出来。
“大人,这就是苍水先生就义之处。当时在下正是少年,曾亲眼目睹此举。先生赴刑场时,大义凛然,面无惧色,抬头望见吴山,叹息言:“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就义前,先生赋《绝命诗》一首,拒绝跪而受戮,坐而受刃。侍僮杨冠玉跪在苍水先生面前引颈受刑。在场百姓无不垂泪。”
戴梓语气低沉,说了出来。
王和垚点了点头,对着戴梓,语重心长。
“文开,你我都是汉家子弟,要为我汉家百姓多做些事情,开启民智,造福子孙后代!”
戴梓脸上一红,郑重一礼。
“多谢大人教诲!”
“通知钱塘县令和仁和县令,按察使署改为苍水先生的的祠堂。此处竖碑“苍水先生慷慨就义处”,碑文就由戴梓这个现场经历者来写,以供后人瞻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