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所说的海浮石未死的话,但是却从中嗅出了一些不寻常的味道。
白茯苓年纪小又是女子还可以说是一时情痴糊涂,可她的爷爷乃是大名鼎鼎的首辅白常山,他竟然放任唯一的孙女儿留在武林盟霸着正气院,甚至连三皇子的人都敢随意驱赶得罪,这说明什么?
要么海浮石真的未死,要么就是某个强大的势力在背后主导支持白茯苓的行为,目的暂不明确,可是这样就够了。
这个时侯为了个“代盟主”的名头去跟疯子一般的魔教妖人拼个你死我活,值得吗?流血流汗到最后,多半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傻子才会去干。
五云门等被迫无奈,只得将各处分舵关闭,将散落在外的门人弟子以及重要人物全数召回,紧守山门,静观其变。
他们现在悔得肠子发青,当日急急投靠皇帝以为从此就能飞黄腾达,没想到好处没沾上,反而惹下这样的大祸,到了这个时侯,京城里却再没有任何消息,也不给他们庇护帮助,由着他们自生自灭,面对可怕的魔教报复。
这都算个什么事啊?!
魔教的报复行动十分聪明,针对性也强,他们只对付上次主导攻打魔教总坛的几个大门派,其余白道门派世家秋毫无犯,这样的举动使得那些摇摆不定的门派世家更坚定了作壁上观,绝不插手的决心。
幸好魔教大举攻击白道门派的同时,内部也不断内讧,几个不太安分的舵主长老频频扯后腿,五云门等才有了喘息的机会。
也不知道是否因为海浮石忙于在幕后组织魔教报复铲除武林盟中的异己,无暇继续对皇帝下药,京城里皇帝的病体在一大帮太医的联手救治下似乎有所好转,京里几个皇子日日进宫去献殷勤,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欢心进而成为名正言顺的接班人。
杨珩仿佛对京城里的事情毫不关心,上了奏章陈述宁安河两岸灾情严重,自请留在宁安河一带赈灾,救助流离失所的可怜百姓,同时组织民夫工匠,准备来年逐步重新修筑河堤,以免再发生类似惨剧。
朝廷无法提供足够的赈灾钱粮,杨珩便轻车简从带人向附近未受灾荒的州县调借筹措,行踪比魔教妖人还要飘忽,皇帝派去催他回京的钦差追了他两三个月都没能追上,圣旨更无法送到他手上。
皇帝想指使言官借着自己重病而杨珩拒不回京,弹劾他沽名钓誉不孝君父,杨珩却早一步派人大张旗鼓入京送上请罪奏章,大谈宁安河百姓血泪苦况,称自己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京城伺候在君父病榻之前,但眼见百姓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